正文

第四课 慈与悲:世有平等,然后有真慈悲(7)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作者:诸草文


岂料玄素禅师说道:“莫说是僧人,就是佛祖来了也不接纳。”

门外僧人诧异道:“为什么不接纳?”

玄素禅师回答说:“这里没有你栖身的地方。”

门外僧人顿悟,遂下山而去。

又有一次,一位住在鹤林寺山下的屠户请玄素禅师到他家里去设斋供。玄素禅师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待玄素禅师一切准备齐当下山赴约,走到山门时却被几个僧人拦住,劝说玄素禅师不要与这种杀生之人来往,以免坏了名声。玄素禅师却说道:“佛性平等,对于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名声是显赫也好,是狼籍也罢,只要是可度化之人,我就会去度化。”说完便下山而去,而那个屠户在经过玄素禅师的劝诫后,也决定不再从事这杀生的行当了。

在玄素禅师看来,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去点化开悟,那么便可成佛。这也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的不同之处,小乘佛法认为佛性只有少数人才有,大乘佛法则不然,认为佛性是世人与生俱来的。

在现代社会里,无论你是整天忙忙碌碌,还是终日无所事事;无论你是居于高位,还是处于平凡,其实都大可不必有所介怀,因为每个人其实都是平等的。曾有一位知名演员说过:“在人上的时候,要把别人当人看;而在人下的时候,要把自己当人看。”其实这句话所彰显的就是一种众生平等的思想。前不久看过这么一条新闻,说有一个女教师在食堂就餐时,因不满服务员上菜太慢,竟然逼迫服务员向自己下跪道歉,否则就拒付餐款。其实这件事是何其的微不足道,但是这个女教师却小题大做,很显然是认为自己与服务员相比高人一等的扭曲心理所致。试想一下,这样的老师连对人格最起码的尊重之心都没有,又如何去教导学生处事做人呢?

世人哪一个人不是赤条条而来,又赤条条而去的呢?既然没有人可以躲开生死轮回,那么人与人之间又有何不同可言?

万般皆是幻象,平等才是真身。既然人皆有佛性,那么人与人之间便没有什么不同可言。当你悟透这个佛理之后,普度众生不过是举手之劳。

平等待人乃是修心修身的禅理。

弃仁爱之智慧,犹如失航道之行船

无仁之智,终是昙花一朵;怀爱之慧,方为莲华一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