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提高观察力的方法(15)

林格教你:21天提高孩子观察力和创造力 作者:林格


完成分类之后,要认真观察和研究观察对象,找出同类事物之间的异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例如,对蜜蜂进行观察,必须注意到蜜蜂那神奇的触角和善于舞蹈的多条脚。由此,引发出观察蚂蚁、蜗牛、蜘蛛、蜻蜓等动物的兴趣。在观察这些昆虫家族的秘密时,自会发现这些昆虫有的有触角,有的短而小,有的没有触角,有的昆虫有翅膀,有的有甲壳(如瓢虫),有的没有。通过这种方法,能迅速抓住事物间的共性和个性,从而找到事物的本质,获得清晰的印象,对提高观察者的观察分析、思考、概括、归纳能力很有帮助。

21巧妙组合——异类观察法

方纪的《桂林山水》同时写了桂林“丰富多彩”的远近山峰和“出奇的清”的漓江之水。“山”与“水”虽都是景致的组成部分,但它们毕竟属于异类事物,然而,由于作者的巧妙组合,把山水相映的桂林奇景写得格外富有诗意。

屠格涅夫的《猎人笔记》中有一段描写“树林和草原”的文字,写的是俄罗斯美丽的大自然风光。作者以季节时间为顺序,展现了“树林和草原”春夏秋冬的不同天色和景色。在描绘一个季节的景色时,从清晨、正午、傍晚、黑夜等角度,分别描写大草原其时特有的景象。即使在描绘某一时辰的景色时,作者也是从时间的推移为顺序来写的。如,描述草原的黎明时,他写道:“深灰色的天空中有几处闪耀着的星星;滋润的风时时像轻波一般飘过来,听得见夜的隐秘而模糊的细语……天边发红了,寒鸦在白桦树中醒来,笨拙地飞来飞去;麻雀在黑暗的草堆周围吱吱喳喳地叫。空气开朗了,道路更加看得清楚了,天空明亮了,云发白了,田野显出绿色来了……于是慢慢地浮出深红色的太阳来。”作者按时刻分类,对同类事物在不同季节、时辰中的情状作了细致的观察,富有生命气息的风景如画的俄罗斯大草原的迷人景色一览无余。

这种观察方法就是异类观察法,异类观察法与同类观察法是相对应的,都属于分类观察的范畴。异类观察就是将两种差异较大的事物分头观察,然后加以巧妙的组合。

异类观察法同样要注意分类时的选择,虽然异类观察法观察的事物间的差异较大,但并不是说随意搭配,任意选择。选择的事物之间,要能自然巧妙地产生某种联系,而不是胡乱搭配。

22无心插柳柳成荫——目标转移法

1928年的一天,在专心致志地研究葡萄球菌的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一只培养葡萄球菌的器皿中忽然发现,原本生长得很好的葡萄球菌消失了。经过仔细观察,他发现是一些偶然落在培养基上的青霉菌在繁殖,而且这些青霉菌的周围没有葡萄球菌了。这显示青霉菌能分泌一种杀灭葡萄球菌或防止其生长的物质。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弗莱明突发奇想,能否将青霉素用于人体杀死致病的葡萄球菌呢?于是他改变研究目标,开始了对青霉素的实验研究并且取得成功。像这种改变预定目标而有所发现、发明和创造的方法,就叫做目标转移法。19世纪法国药剂师库尔特在做从海草灰中提取硝石的实验时,一只调皮的猫弄翻了装有硫酸的瓶子,洒落的硫酸流到了浸有海草灰的溶液里,发生了化学反应,一种紫色盐粒状结晶形成了!库尔特没有放过这个机会,他立刻对这种物质进行化学分析,发现他是一种全新的化学元素——碘。观察作为科学实验和创造发明的手段,一般都是有很强的目的性的,但是,如果在观察过程中发现了计划以外的与目标不一致的异常现象,是不是就让它白白溜走呢?

当然不。这个时候,应该主动提出疑问,考虑是否转移目标。如果能够有所发现和创造,即使原来“有心栽花花不开”,也能“无心插柳柳成荫”。说不定,还会因无心而得的“柳荫”激发灵感,使原来不开的花开出片片妖娆呢。

23感觉的误差——透过现象看本质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百发百中的神枪手跟朋友一起去钓鱼,钓了半天也没有钓上来一条鱼。神枪手觉得钓鱼太费事了,还不如用枪打,就瞄准水中的鱼扣动了扳机。他连发数枪,却连一条鱼也没有打中。

神枪手之所以大失水准,并不是因为他枪法退步,而是因为他不知道,光线穿过空气进入水中时发生了折射,使得神枪手眼中的鱼偏离了原来的方向,所以打不中了。人的感觉经常会产生误差。比如,将一只脚放在冷水中,一只脚放在热水中,然后同时再放入热水中,这时候,前一只脚会感觉比另一只脚热得多。这就是因为前后的“对比”造成了感觉的不准确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