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邪的诗

无知者无耻 作者:伊沙


诗歌网络上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建立,是那些恐网者、拒网者、仇网者们(现在这样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吧)根本无法想像的。比如说,“一夜成名”现象一般是诗歌盛世的一大标志,往往发生在那遥远的已经逝去的1980年代,但它也会发生在新世纪以后的诗歌原生现场--网络之上。莫小邪的出现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02下半年,这位1981年12月生于北京本名叫做马冬玲的女孩,以“莫小邪”这个在当时还完全陌生的名字在“诗江湖论坛”上贴了一组诗,造成围观者众和有识之士的激赏,有据可查的是:我在那年年末和女诗人赵丽华的对话中谈到当年诗歌状况时说:“比如莫小邪是个‘点’,她就是当其时的‘新人’,但如果你硬把她说成是‘80后’的代表我就觉得很扫兴,她只代表富于天才性的她自己……”印象深刻的还有转年春节前后,我作为《诗江湖年鉴》的编委之一,在“诗江湖”网的一间“密室”里参与选稿的事,莫小邪的那组“成名作”得到了众评委们的交口称赞。

一晃两年过去了,在此两年间,莫小邪虽未重现当年横空出世时的轰动效应(这当然是很难的),但也新作不断,表现平稳。我刚为太白文艺出版社编完上、下两巨册的《被遗忘的经典·诗歌卷》,本着“好诗面前,不分长幼,人人平等”的原则,我在此堂皇典籍中给了“70后”、“80后”中优秀的青年诗人们以原本就该拥有的坐席,此时不选,更待何时?其中当然有莫小邪,而令人更觉欣慰的是:在“80后”的队伍中,她以其令人信服的实力绝对是名列前矛的。仔细阅读她这两年的主要作品,我还发现了她在能力上的精进和日趋全面的态势--两年前的她是这样的:你用右手打了我的左脸 /质问我是怎么勾搭上了陈洁安 /那个陈洁安是个什么狗娘娘腔 /一个耳光 /一刀两断 /两不相欠 /从那天以后 /我偶尔会月经不调 /吃了不少盒益母草 ……不接你任何电话 /不住在原来的家 /不会再次爬上你那船 /是船不是床 /从此像蒸发一样失踪 /一直活到了现在”(《两不相欠》)--虽不是直接玩姿态的一种,但还是个“本色诗人”,而现在,她可以直接导入形而上去做文章:“可生活偏把我扔进这个世界 /接受饲养,企图背叛 /虚妄的打击 /你看,我的灵魂在跑道上攀爬 /如果不是动了心,何必 /坐在这里写诗 /做个愚蠢的无知者 /惟一的好处是对苦难的反应缓慢” (《黑暗的温柔》);也可以比她阿姨辈的女诗人百倍的成熟来谈论人生以及女人的话题:“希望每个受难的母亲 /平安的度过 /年轻时的狂放不羁 /面对身体里的另一个她 /将以死者的身份夜夜哭泣”(《给女人的祝福》)……相比于活得早、活得老,确实有“活得多”这回事,从另一角度上说,这是她从一名“本色诗人”进而为“性格诗人”的诗的见证。

今年6月,应邀赴京去参加一个露天朗诵会,一下子见到了许多有日子不见的或有恩怨或有别扭的同行人士,人家矜持着,咱也无心挨个去打那虚伪透顶的哈哈,跟徐江一起要了两扎黑啤便找座畅饮起来,还是哥俩好啊!这时有个女孩举着一支玫瑰花寻了过来,没错,在座的两个就是她要找的诗人--此女正是莫小邪。

“80后的女孩真干净!”事后徐江感叹道--他老人家的话我懂了,并深表同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