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父母永远为我们开启着家门

禅来烦去 作者:雷黑子


11 父母永远为我们开启着家门

我们的烦恼

人的一生,是烦恼的一生,没有谁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在人生之路上,荆棘、坎坷、陷阱、困苦、失败、迷茫……无时不在困扰着我们,受伤之后向谁诉说?失败之后向谁求援?成功之后与谁分享?有谁想到了我们的父母?但是最后给我们安慰和支持的,为我们做坚强后盾的,永远都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永远为我们开启着回家的门。

懒儿子的故事

好了,现在听我给大家讲一个梦想得道成仙的懒儿子的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个年轻人与母亲相依为命,他们的生活很贫困。后来,这个年轻人由于苦恼而迷上了求仙拜佛。母亲见儿子整日念念叨叨、不事农活儿,苦劝过几次,但年轻人对母亲的话不理不睬,甚至把母亲当成是他成仙的障碍,有时还对母亲恶语相向。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听别人说起远方的山上有位得道高僧,心里不免仰慕,便想去向高僧讨教成佛之道,但他又怕母亲阻拦,便瞒着母亲偷偷地从家里出走了。

年轻人一路上跋山涉水,历尽艰辛,终于在山上找到了那位高僧。高僧热情地接待了他,听完他的一番自述,高僧沉默良久。

当他向高僧问佛法时,高僧开口说:“你想得道成佛,我可以给你指条道。吃过饭后,你即刻下山,一路到家,但凡遇有赤脚为你开门的人,这人就是你所谓的佛。你只要悉心侍奉,拜他为师,成佛是非常简单的事情!”年轻人听了非常高兴,谢过高僧后,就欣然下山了。

第一天,投宿在一户农家,男主人为他开门时,他仔细看了看,男主人没有赤脚。第二天,他投宿在一座城市的富有人家,更没有人赤脚为他开门。他不免有些灰心。第三天,第四……他一路走来,投宿无数,却一直没胡遇到高僧所说的赤脚开门人。他开始对高僧的说法产生了怀疑,快到自己家时,他彻底失望了。

太阳下山时,他没有再投宿,而是连夜赶回家。到家时已是午夜时分,疲惫至极的他费力地叩动了门环。

从屋内传来母亲苍老的声音:“谁呀?”

“是我,妈妈。”他沮丧地答道。

门很快地打开了,一脸憔悴的母亲大声叫着他的名字,把他拉进屋里。在灯光下,母亲流着泪端详着他。

这时,年轻人一低头,蓦地发现母亲竟赤着脚站在冰凉的地上!刹那间,灵光一闪,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什么都明白了。他泪流满面,“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面前。

我想要告诉大家的是,这个世界,我们的母亲才是最伟大的,在我们迷失方向时,在我们落魄时,母亲永远为我们开启着一扇门。无论何时何地,那个能赤着脚为我们开门的只有母亲。母亲,是我们应敬的佛。

受伤女孩的感悟

我再给大家讲一个梦想成名最后堕落风尘的女孩子的故事。

有一个女孩像今天许多年轻人一样,厌倦了枯燥的家庭生活和父母的管教。她离开了家,决心要做世界名人。可在经历了多次挫折打击后,她日渐沉沦,终于只能走上街头,开始出卖肉体。许多年过去了,她的父亲死了,母亲也老了,可她仍在泥沼中醉生梦死。

这期间,母女从没有什么联系。可当母亲听说女儿的下落后,就不辞辛苦地找遍全城的每个街区,每条街道。

她每到一个收容所,都哀求道:“请让我把这幅画贴在这儿,好吗?”画上是一位面带微笑、满头白发的母亲,下面有一行手写的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几个月后,没有什么变化。桀骜的女孩懒洋洋地晃进一家收容所,那里正有一份免费午餐等着她。她排着队,心不在焉,双眼漫无目的地从告示栏里随意扫过。就在那一瞬,她看到一张熟悉的面孔:那会是我的母亲吗?

她挤出人群,上前观看。不错!那就是她的母亲,底下有行字:我仍然爱着你……快回家!

她站在面前,泣不成声:“这会是真的吗?”

这时,天已黑下来,但她不顾一切地向家奔去。当她赶到家的时候,已是凌晨了。站在门口,任性的女儿迟疑了一下,该不该进去?终于她敲响了门,门自己开了,怎么没锁?不好!一定是有贼闯了进去。记挂着母亲安危,她三步并作两步冲进卧室,却发现母亲正安然地睡觉。她把母亲摇醒,喊道:“是我!是我!你的女儿回来了!”

母亲一时间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她擦干眼泪,娘儿俩紧紧抱在一起。女儿问:“门怎么没有锁?我还以为有贼闯了进来。”

母亲柔柔地说:“自打你离家,这扇门就再也没有上锁。”

这个历尽了沧桑的女孩子,她终于明白了,这个世界只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伟大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无论我们是成功还是失败,无论我们是优秀还是普通……父母永远是爱我们的,家门永远都会为我们敞开。

娇孩子告诉你

最后,我想告诉大家一个关于娇生惯养的孩子,被严厉的父亲教育好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很勤奋的木匠,但他的儿子很懒惰,整天无所事事,就知道睡觉。木匠有劲干活的年月里,家中生活还过得去,可是等到他年迈力衰了,生活就变得十分穷困。

一次,木匠把老伴叫过来说道:“我们真倒霉,养了个坏儿子,是个一无所长的懒汉。要是他再不学着干活,我们的产业就得让他坐吃山空,他自己也得饿死。我和你年老体弱,应当让他挣钱糊口了。从今天起就得着手教他。”

母亲很了解自己的儿子,知道他不会赚钱。她很心疼自己的儿子,于是她给了儿子一个硬币,说:“出去找个地方过一天,晚上回家,把这个钱交给你爹,就说是你自己挣来的。”

儿子依葫芦画瓢地按母亲的意思办了。

父亲接过他的钱,在手中挥动了几下,又用鼻子闻了闻,就扔进壁炉里,开口说道:“这不是你亲手挣的钱。”

次日,母亲又给了儿子一个硬币,嘱咐说:“出去吧,一整日别回家,多跑跑逛逛。晚上回家疲倦了,这样你爹就信以为真,认为钱确实是你自己挣的了。”

儿子又按照母亲的嘱咐行事,晚间回家,把钱递给了父亲。父亲接过来,又挥动几下,接着扔进了壁炉里。父亲说:“你又骗我了,这钱不是你亲手挣的。”

母亲明白了,溺爱儿子是无济于事的。父亲扔钱时,孩子脸上的肌肉纹丝不动,因为他不知道挣钱是多么艰难。

于是母亲对儿子说道:“你爹是骗不了的,你明白吗?别让他生气了,找个地方干活儿去,学点手艺。不管挣几个钱,都要交给你爹。让他知道,你能自食其力。”

儿子走了一星期,不知去向。

他帮人干家务,又帮人下地干活儿。一会儿向这个师傅学手艺,一会儿又向另一个师傅学技术。就这样挣了一把钱,带回家来交给了父亲,满心希望能获得父亲的夸奖。父亲把钱从一只手倒向另一只手,闻了闻,就又把钱扔进了壁炉里。

“我不相信这些钱是你挣的。”

儿子感到十分委屈,他一头扑进了壁炉,从灼热的灰烬中把钱币一个一个地掏出来,并大声嚷道:“你干什么!为了挣这些钱,我从早到晚干了一星期的活儿,可你却把它们就扔进了炉子里。”

父亲看了看儿子,笑了:“现在我真相信了,这才是你自己挣的钱,也知道这钱来之不易。别人给的钱,你是毫不可惜的,可为了自己挣的钱,就一头扎进了火里去。我再不会为自己的儿子感到羞耻了。”

我要说的是,父爱就是这样严厉,也许我们有时候不能体会父亲的苦心,但是父亲的冷酷和严厉,恰恰是在教我们学会谋生的本领。这个娇孩子不珍惜金钱,是因为未付出努力,因为他没有亲自去挣钱,不知道金钱的真正价值。其实,每一分钱都来之不易,无论是别人给的还是自己挣的,都应该珍惜。这就是父亲要告诉他的,告诉他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告诉他要珍惜劳动成果,不要再坐吃山空;告诉他要学会生存的本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是伟大的父爱。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