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猫王》 九.破茧而出(3)

猫王:埃尔维斯-普雷斯利传 作者:(美)凯瑟琳·特雷西


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了这么多变化。他终于离自己的梦想只有一步之遥了,但是当他一个人独处时,会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忧郁涌上心头。他时不时会想起迪克西,希望她知道她错过自己是多么大的损失。然而,这种臆想当中的报复也没有让他觉得满足,反而还让他更感空虚。

埃尔维斯对自己身边的许多人和事都不理不睬,但奇怪的是,一旦站上舞台,他就像换了一个人,会极其关注和在意观众的反应。这种情况不单单是发生在正式演出的时候。就算在排练时,他也会寻找演唱对象—或者是他的伴奏人员,或者是任何一个恰好在场的人,然后从别人的反应中获取动力。

就在两年前,他的想法还是,如果他能靠唱歌赚到足够的钱,让格拉迪丝不用工作,让家人住进一栋好一点的房子,那么他就心满意足了。成功被他看作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然而,尽管现在他的上述梦想都已经实现了,但他心里还是没有感到满足。当然,他很喜欢受人关注的感觉,很高兴自己的名声越来越大,但是当他一个人静静坐着时,他仍然感到难过和空虚—他觉得自己还不够成功。因此,他把目光放在赚更多钱,让自己的名字响彻全国的每一个角落,而不仅仅是南方地区。他认为,只有实现这个目标,自己才会快乐和满足。埃尔维斯把所有期待寄托在帕克身上,仿佛后者是一个无所不能的巫师,这也是他为什么同意把自己的近一半收入分给帕克的原因。埃尔维斯只把目光投向未来,而对现在视而不见。

1956年1月,在帕克的不断活动下,《钱柜》杂志授予埃尔维斯1955

年度最佳“乡村和西部”风格音乐新人奖。当月,他在RCA公司的第一张唱片《伤心旅馆》冲上了唱片畅销榜第一名。就在几周内,埃尔维斯引起了空前的轰动,自此他永远与以前的生活告别了。

为了从《伤心旅馆》产生的轰动中大赚一笔,RCA公司全速启动了其宣传机器,埃尔维斯要应付的各种活动猛地增加了许多。各个年龄段的歌迷蜂拥进音像店购买埃尔维斯的唱片,他在青少年当中的影响力尤其巨大,而这一切帕克早先就预料到了。他知道,如果埃尔维斯不放弃原来的风格而另辟蹊径的话,那么这位年轻歌手的音乐生命将很短暂,成就也非常有限。为了实施自己的计划,帕克等了很久时间。

埃尔维斯的歌既不是乡村音乐风格,也不像同时代的桃瑞丝·德

1和帕特·伯纳2等人的风格。他的歌表达出了青少年的心声,而他们正是未来潮流的主宰。其他歌手还没意识过来,少年人和未脱少年习气的成年人就把埃尔维斯推上了音乐之王的宝座,而埃尔维斯受到如此厚待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才华。

整个20世纪50年代是一个保守、压抑的十年。循规蹈矩、墨守陈规是当时的主流观念,但是这种社会幽闭症让这个国家躁动不安的年轻人积极寻找符合自己追求的事物—一种与“随大流”的观念背道而驰的事物。他们正在寻找像埃尔维斯这样的人:独特的演唱,独特的舞蹈,考究的发型,以及坏男孩式的性感中流露出的一种玩世不恭。埃尔维斯就像一缕清风,而帕克刚好接住了这阵清风,并适时把它推向市场,卖出了一个极好的价钱。

埃尔维斯几乎是一夜成名,他自己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就被推到了聚光灯下。他开始接到大量的拍摄活动,在闪光灯下一呆就是几个小时,按照别人的提示摆着各种造型。尽管埃尔维斯是音乐界最近的大红人,但他在那些很没耐心的摄影师面前还是感到心虚,他们拍了一卷又一卷的胶片,埃尔维斯想让自己放松,以便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但是没能如愿。他不停地说笑,打趣别人,但是插在衣兜里的双手一直抖个不停,暴露了他的紧张。最后,他要求把收音机打开,在音乐的安抚下,他终于平静下来,开始准确地摆出造型、表现眼神。

唱片公司的推广人员找到埃尔维斯,想为他量身定做一本传记以便锦上添花。然而,弗农和格拉迪丝特别担心,弗农那段不太光彩的过去会公诸于世,因此埃尔维斯不情愿地对帕克老实交待了他们家以往的麻烦事。上校向埃尔维斯保证,没有人会知道这个真相,然后他把这个信息写进档案,供自己以后利用。

报纸和电视台要求采访埃尔维斯的信函向雪片一样飞来,帕克抓紧时间给埃尔维斯补上了要紧的一课,教他如何应对媒体和公众。如果有可能,他会从媒体拿来一份问题清单,然后逐条教埃尔维斯怎么回答。要是哪一家杂志或者报纸不同意先透露问题,帕克就会反复提醒埃尔维斯三思后再回答,说话的语速要慢,语气要友好。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帕克总是会在采访现场露面,一旦看到采访过程当中出现对埃尔维斯不利的势头,他就会适时打断采访。埃尔维斯对帕克的护航十分感激,他默默接受了这样一个结论:如果没有上校,他会把一切都搞糟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