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节:小学故事(8)

纯粹的七零八零童年回忆录:绝对童年 作者:黑先生


13 . 弹力跳跳球

四年级冬天时,弹力跳跳球开始流行。很多同学都买来玩儿,在房间里一摔,它会在墙壁或地板上反弹跳跃。我有一颗带夜光的跳跳球,睡觉前我把它放在白炽光灯管下,然后带到被窝里照明用。

我们班李永强发明了一种跳跳球游戏。集合了篮球的抢篮板、棒球的本垒打和橄榄球的跑位争抢,深受男生喜爱。

李永强是留级生,他老爹很暴力,不允许他在家里玩儿跳跳球。无奈之下,他只能把跳跳球带到学校玩儿。另外,他有一顶蓝色的羽绒鸭舌帽,可用来放跳跳球。

有一次,他在学校操场上玩儿跳跳球。他往地上狠狠一摔,跳跳球就弹出了三四米高。他脱下帽子准备接球,在球落下来时,帽子甩出一个潇洒的弧线,球稳稳地落入帽中。这个动作被韩鹏举和朱昌盛看到了,一起称赞他太帅气了,还借他的帽子来模仿。

几天之后,好几个人戴上了鸭舌帽。而我们课间游戏也变成全班男生聚在操场上抢跳跳球。抢到者将跳跳球重重摔在地上,看它奋力弹到高空后,大家开始奔跑、卡位,抢着接。如果接不住,它会再次弹起,跳着在地上滚动,大家挤着扑抢。由于球儿很小,高速下落时比较难接稳,局面热闹非凡。

李永强的动作很娴熟,他把帽子拿下来摇着,当球经过可以触及的空间时,他就像用水瓢在水缸里舀水一样,收放自然、挥发自如。志强挥动着一个露脸的毛线帽,运气好时也接住了球儿,不过球立刻就会从帽檐和围嘴之间滚了出来。

这个游戏非常疯狂,在零下几度的操场上,大家玩儿上十分钟就都会满头大汗。像一屉刚出锅的馒头,冒着热气,而主力“馒头”们都戴着一顶鸭舌帽。

14 . 御寒招数:挤墙角

村长说电费没收齐,所以这个冬天没钱给学校买煤了。

没有空调,也没有暖气,腊月的教室就像一个大冰窖。黑板右边墙角处有一座煤火台,去年这里跳跃着愉快的火焰,现在却空空如也,散落着几把小扫帚和铁皮簸箕。

不过这并不是最艰苦的冬天,记得在1991年,曾下过一场很大的雪。教室窗外的雪堆了一尺厚,王向科把一把伞插在积雪上,几乎只剩下伞把留在外边。我穿着胶靴踏雪玩儿,一脚踏上去雪就没到膝盖了。那年冬天教室窗户没安上玻璃,北风呼啸着灌了进来,我们要围上围脖、抄着手上课。当时学了一篇课文,讲的是森林学校的故事:“教室有个窗户,刮风下雨时风雨从窗户进来,小猪用木头堵住了窗户,但是教室变得灰暗;小鹿用纸张糊住窗户,但是很快就破了;最后小熊猫把玻璃钉在窗户上,它们在明亮的教室里快乐地学习。”我们没有玻璃,老师号召大家带来了盖粮食用的透明厚塑料纸,还有高粱秆儿和钉鞋钉,把窗户钉好了。塑料纸将风挡在了外面,也挡住了一些阳光。教室外白雪皑皑,教室里光线模糊,塑料纸被风吹得鼓鼓的,呼呼噜噜鼓了两个月。

即使条件恶劣,但乐观的同学开发了一项游戏来抵御寒冷。这项喜闻乐见的群体项目就是挤墙角。朱昌盛是群众领袖,他一声吆喝“挤墙角咯!”我们就跟着跑到教室。如果有墙角,大家就朝墙角方向挤,昌盛、军伟等大个儿从边上往角落里挤;如果只有一堵墙,就倚着墙朝中间挤。挤的时候还有一种“掘”力,挖土机一样边挤边掘。没有承受力和定力的小个子几下就被掘出了队伍,他得跑到队尾,换个角色重新参加战斗。

当太阳普照大地时,空气湿润,阳光明媚,一群脸蛋红扑扑的小学生,面朝太阳,一边挤墙角,一边喊口号。口号根据流行的电影或动画片台词变换。有句“哪里的黄土不埋人”曾被采用。第一句喊“哪里的黄土”,同时要憋足气,第二句喊“不埋人”,同时要发力。

15 . 丢布袋  

男孩挤墙角取暖,女孩子也有自己的御寒方法——丢布袋。

丢布袋和跳皮筋一样,谁有“道具”谁说了算。我在家里找来废弃的布片儿,剪出六个颜色鲜艳的正方形,把布片的边按顺序缝在一起,缝成一个六面体。先要留个小口不封死,从这个小口把布袋翻过来,往里装上适量的玉米、麦粒、蚕沙或者是稻糠,最后把口缝合,小布袋就做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