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第二站:郑州(1)

行者王石 作者:朱仰晴


到了上小学的年纪,王石回到转业到郑州的父母身边。郑州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位于我国经济地理腹地,是沟通、促进全国各经济区交流、联合的中枢之地。王石的父亲当时在郑州铁路局工作。与同一个时代出生成长起来的很多成功企业家家庭贫寒的背景不同,由于王石的父母都是老革命,担任干部职位,在王石成长的日子里,父母给了他在那个年代里很不错的生活环境。

家庭条件相对优越的王石,在学校里调皮、爱玩,旷课、闯祸不断,又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学生”。而在家里的8个孩子中,王石是老大,理所当然地就在一群兄弟姐妹中充当了“孩子王”、“小大人”角色,俨然一副“小领导”的模样。这样,王石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很强的责任感。

后来,少年王石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文革”的大风波。1968年,17岁的王石义无反顾地选择了跟父母曾经相同的路——参军。

1.做“小大人”的惊险记忆

王石的姥姥家在辽宁,从郑州到姥姥家不但要在北京和锦州转车,而且到达姥姥家那个山区的一个小站后,还需要走长达8里的山路。因为工作忙,爸爸妈妈都没有时间送他们到姥姥家,每次妈妈都把兄妹几个人送到车站,拜托给列车员,叮嘱王石照顾好弟妹们,就回去了。

王石就带着弟妹们,辗转郑州、北京、锦州和辽北之间,充当着“小大人”的角色。这期间出现了一次很惊险的事情,王石至今记忆深刻。

那是王石13岁的时候,他带着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去姥姥家。火车到北京,列车员把他们三个领下来,转给另外一班的列车员,然后三个孩子就在火车站上等去锦州的火车。火车来了,三个孩子又被这趟车上的列车员带上了火车,继续往北走,到了锦州后,又一次被转交。这次转的是一趟慢车,三个孩子的终点站是一个小站,火车慢慢悠悠地到达小站的时候,两天时间就过去了。

但是这里还远不是终点,到姥姥家还有一段很长的山路。那时候的王石怎么说也还是个孩子,他心里还是害怕的,不过因为身边带着弟弟妹妹呢,他就像个大人一样,硬着头皮带着弟弟妹妹们开始走山路了。

山路很不好走,三个人紧紧地牵着手走,途中还要穿过坟地,兄妹三个人都不敢出声儿,憋足了一口气往前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却发现似乎还走在已经走过的路上。一问人才知道,原来走了半天,只是转了几个圈,根本就没走远!三个孩子都傻眼了!弟弟妹妹看看王石,王石的脸色凝重,一派小大人的神气,又迈开步子往前走,弟弟妹妹互相看了一眼,只好跟着继续走。

那时候山路上还会有野狼出没,事先知道他们要来的姥姥心都提到嗓子眼儿了,左右不安地等着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本来下午三四点就可以走到的路程,最后当他们走到姥姥家时,已经是将近深夜12点了。

一进门,王石就倒在姥姥家的床铺上,一口气就睡了两整天。据说,这两天吃饭的时候,都是姥姥把他晃醒,王石迷迷瞪瞪起来把饭刨进口,接着又倒头睡去。

这段往事王石一直记忆深刻,想来当兄妹们再聚在一起,回想起那段山路上的情景时,或许还会慨叹王石年幼时候的大胆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