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医有关衰老的理论(1)

中医养生 受益一生 作者:宋学菊


生命是按自然规律变化的过程,具有一定期限。古代养生家、医家认为,人的自然寿命应该在100?120岁之间。由于遗传、生活条件、饮食因素、疾病等,大多数人都不能达到预期寿命。尽管衰老不可抗拒,但实际上各人的衰老表现很不同。探讨衰老成因,了解其生理、病理改变,用适当的措施,可以达至延缓衰老、长寿和提高生活质素的目的。关于衰老的原因,有关中医学专家总结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情绪失调

中医学认为,精神活动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主宰,只有在人的情志活动和顺的情况下内脏机能才能平衡、协调,保持身体健康。若情志失调,七情太过或不及,就会引起人体气血不和,阴阳失调,脏腑功能发生紊乱,造成各种病变,导致早衰。

2.生活无规律

规律而节制的生活,对于防止和抵御疾病的发生,获得健康长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饮食不节(过饥、过饱、偏食、饮食过冷过热)、饮酒过多、劳役失常、房劳过度等,可造成脏腑功能失调,精气受损,进而导致疾病,加速衰老。

3.禀赋差异与体质强弱

所谓禀赋,主要指遗传因素;而体质,则是指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相对稳定的固有特性。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人的寿命与禀赋厚薄及体质强弱相关。

4.物质亏耗

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及维持生理活动的基础物质。如果这些物质充裕,运行通畅,则能滋养脏腑、滑利关节、安神定志。外在表现为形体丰满、筋骨强健、毛发润泽、思维敏捷;相反,如基础物质不足,则脏腑失调,筋肉失养,衰老征象如神疲乏力、面色无华、形体瘦弱、毛发不荣、肌肤枯皱等,就会接踵而至。

5.脏腑虚衰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以脏腑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来维持生命活动。随同年龄增长,体质状况发生变化,脏腑功能减弱,表现为抗病力和自我调节力衰退,当中以肾脏衰虚为过程的关键。肾主藏精,为一身元气之根,各种生化功能依赖肾的推动来运作。肾衰则元气衰,生化功能弱。此外,脾脏为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运化水谷精微,源源不绝地供给营养以维持生命活动。脾脏衰虚,不能消化吸收饮食水谷,机体得不到及时补充,亦是衰老的重要因素。

中医学家指出,人在进入中老年之后,凡养生不十分得当的人则已出现了衰老的现象。此期若未形成疾病,则必须尽快选择科学的生活方式以延缓衰老,防病健身。若已出现阴阳失调、气血失常,甚而已形成疾病,可采取以下措施:

1.补肾健脾

肾与脾为先、后天之本,对于机体的衰老至关重要。只要肾气充实,则机体生理活动的总动力不衰,生命的衰老就会延缓。由于五脏六腑(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皆禀气于胃,只要脾胃虚衰则必然导致肾气及其他脏腑功能的减退。故前人有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的论述。事实说明,凡高年长寿之人,脾胃之气均较旺盛。由此看,补肾健脾乃延缓衰老的一个重要防治原则。

2.益气活血

明代张景岳云: 人有阴阳,即为血气。阳主气,故气全则神旺。阴主血,故血盛则形强。人生所赖,唯斯而已。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气血的消耗大于气血的化生,故表现出机体生理功能的减退、适应能力的下降。针对气虚血虚或气虚血滞而导致的气虚血淤,即现代医学中的缺血性心脑血管病,运用益气活血的中药来改善影响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基础,可达延缓衰老之目的。

3.重视整体,调整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脏腑组织出现功能衰退,都会引起全身功能失调,必将造成体内阴阳失衡,使各种动态平衡状态受到破坏。所以用药一定要重视五脏一体观的辨证用药,调整全身阴阳平衡,以达到抗衰老的效果。

4.调养重视食疗

首先,要考虑食物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与药物的配合作用;其次,在病退邪去、正气尚弱时,以食疗进行调补;再次,老年人身体虚弱、元气不足,通过食疗可以增强抵抗力。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