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2)

静水流深 作者:铁翎


雷东生认为得动点儿脑筋,动点儿大脑筋。

俗话说,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水是要流动的,否则,这水就成了死水;人也是需要流动的,树挪死,人挪活嘛。雷东生决定在“转”字上下功夫。他考虑了很长时间,认为自己只有“转”到更高一级的部门去,才能盘活自己这潭“死水”。所谓高一级的部门,也只有雎阳市的各部委局,这些部门的一把手,对他来说,仍然很具诱惑力,虽然与一个县的书记县长没有可比性,但对雷东生而言,争取市直部门的正职,远比争取县长来得容易,成功的概率也会大许多。同样,对雷东生来说,市直部门的正职并不影响他向更高一级的职位奋斗,相反,这些部门正职会成为他的一个很好的跳板。衡量来衡量去,雷东生锁定了市政府办公室主任这个位子。原因很简单:一是其他部委局没有空缺,只有市府办主任刚刚调任省厅,暂时空缺;二是市府办主任的位子很有弹性,进可攻退可守:进,则可以直接竞争副市长;退,则可以到下辖各县去当一把手,运气好一点儿当县委书记,最不济也能当个县长;三是市府办主任上可接触省上领导,中可联系市上领导,下可跟各县头儿打成一片,进而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政治圈子,易如反掌。

年轻的副县长雷东生不想在梅林这一棵树上吊死。他想找一棵更大的树,更具生命力和爆发力的树,这棵树就是市委市政府,他要在市委市政府的这棵树上谋一个合适的位子。他把目标锁定在市府办主任的位子上以后,就立马展开行动。他的策略分几步走:一是工作上争取在公开场合多露面,尤其在省市领导面前;二是在周围的同僚和属下面前,姿态更加谦虚谨慎;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他把宝押在了雎阳锰矿集团公司的老总杨之栋身上。雷东生原本和杨之栋没有什么关系,只不过杨之栋在还没有发达、正在打拼天下的时候,和雷东生的父亲一样,只是一个小商人,两人之间一度还有过生意上的往来,后来,杨之栋的生意越做越大,成了雎阳经济领域数一数二的大鳄,两人之间就几乎没有什么来往了。等到雷东生步入官场,他认为凡是可以利用的关系,都得利用起来,不管用得着用不着,先把路铺好再说。于是,雷东生的父亲在儿子的逼迫下,掂一大箱梅林的好茶叶,硬着头皮领着儿子去拜见杨之栋——这一幕从雷东生当小科长的时候就开始了,十几年如一日,从没有间断过,随着雷东生职务的升迁,送给杨之栋的茶叶也由最初的百十元一斤改为几百元一斤再到千十元一斤的高档茶叶。刚开始,免不了也受一些杨之栋的小白眼,人家爱搭理不爱搭理的,十来斤茶叶也不放在心上。雷父首先受不了,但雷东生认为很正常,人家是大人物,自己只是一个小小的科长,只是小人物,受受白眼理所当然,问题的关键是,这白眼不能白受,总得有所回报——这不,雷东生从小科长干起,直到产茶大县的常务副县长,从最初在杨之栋面前受白眼的后生小子,直到成为杨之栋的座上宾。后来的结果是,杨之栋每年喝的茶叶,就由雷东生专供了,但雷东生从来没有求过杨之栋什么。不是不求,而是不到时候,他在等一个绝佳的机会,把自己这多少年的投入一并收回来。

在商场上摔打滚爬了多半辈子的杨之栋,心里最清楚不过,天底下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人再怎么谦卑,也不可能每年白供给你茶叶喝,只不过,杨之栋发现雷东生“孺子可教”:这个人,有一股韧劲儿和忍劲儿,没准儿将来可以成大器。雷东生在等机会,他也在等机会。他觉得,可以给年轻人提供一个平台,没准儿就可以给自己在政界打造一个强有力的支柱,所以,喝了十几年雷东生送来的茶叶,杨之栋喝得心安理得。直到有一天,雷东生跑来说:

“杨叔,我想上个台阶。”

杨之栋说:“哦?年轻人想进步是很正常的嘛。”他抿一口上等的梅林龙井,“说说看,有什么想法?”

雷东生就把自己的担心和顾虑说了。他说:

“杨叔,在梅林争做县长,风险太大,即使能够成功,代价肯定不小,其他县区也暂时没有空缺,所以,我决定退而求其次,争取在市直部门谋一个位子,争取扶正。”

杨之栋静静地听着,他觉得,小伙子绝顶聪明,还真是当官的一块好料子。他问雷东生:

“市直部门扶正,虽说走了点儿弯路,但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避开强势的,转而争取弱势的,最终,弄不好弯路就走成了捷径。”

雷东生马上说:

“对,杨叔,您说得太对了。我就是打算避重就轻,兵书上怎么说,迂回战术,迂回战术嘛。”

杨之栋和雷东生就一些细节交换了看法,他们一致认为,市委办公厅主任和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是最佳选择,进,可争取市委秘书长和副市长,退,可以去县区当一把手;而这两个位子,市府办主任刚好空缺,机会正好。

杨之栋认为,市府办主任的位子,压根儿就是给雷东生留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