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节:理智与情感的较量(6)

当大脑遇到金钱 作者:(美)贾森·茨威格


在这个最基本的投资分数中,分子始终处于波动状态,而分母随时间的变动则相对较为稳定。比如说,你的净资产总额为20 万美元,投资股票的前一日价值未发生任何变化。如果这些股票今天能实现1 000 美元的收益,那么投资分数的分子就马上从0 激增至1 000 美元,但分母只是缓慢地从200 000 美元增加到201 000 美元。从0 到1 000 美元的飞跃显然令人振奋,而且实实在在,就在眼前,但是从200 000 美元到201 000 美元的变化,根本就不会引起我们的注意。

但是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分母,因为只有这个分母,才是你真正的财富,而且代表财产总额的数字毕竟要比任何既定时日的涨跌数字重要得多。即使如此,还是有很多投资者把眼睛紧紧盯在变化最大的数字上,而对总体更稳定的分母置若罔闻。

20 世纪80 年代末,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教授保罗·安德烈亚森(Paul Andreassen )进行了一系列颇具轰动性的实验。为进行实验,他在哥伦比亚大学和哈佛大学的实验室里建立了模拟股票市场。在实验中,一组投资者只能看到股价的总体水平,另一组只能看到股价的变动趋势。实验结果显示,与只关心价格变动的投资者相比,关注股价的投资者实现的收益率要比前者高出5 倍~10 倍。其原因在于,为避免利润受暂时性波动的干扰,关注股价变动的投资者就需要频繁交易,而注重股价水平的投资者,则倾向于长期持有。

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方式对“软心豆糖综合征”作出解释。尽管共同基金收费是一个很小的数字,年费率一般还不到2% ,但收益率是一个大数,有时,年收益率甚至可以超过20% 。在年费率几乎毫无变动的情况下,业绩数字却永远处于振荡之中。因此,我们自然不会感到奇怪:散户投资者总是说,在挑选基金时,他们对当前费用的关心远不及基金的历史业绩。

即使是对此本应更专业的职业投资人,也难逃“软心豆糖综合征”的“折磨”:最近,理财顾问把费用列为影响共同基金分析的第八大因素,排在基金业绩、风险、基金期限以及当期基金经理的管理时间等因素之后。遗憾的是,在这些因素中,没有一个能帮助这些所谓的专业人士找到实现超级回报的基金。几十年的深入研究已经证明,在决定基金未来业绩的诸多因素中,堪称最重要的因素却是一个相对稳定的小数字——基金费率。基金的业绩也许会起伏跌宕、时有时无,但费用是永恒的。业绩和声誉之类转瞬即逝的因素,对基金回报几乎毫无影响,但是和基金费用相比,它们显得更生动、更具体,也更易变,因而也容易吸引我们的眼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