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9节:恐惧(4)

当大脑遇到金钱 作者:(美)贾森·茨威格


另外,在开车的时候,我们感到异常安全,但前提是不出车祸。喝完两瓶啤酒,再钻进汽车。开车途中,一手拿着手机,另一只手夹着烟卷,很多驾车人对此会觉得无所谓。奇怪的是,人们会担心飞机会否失事,却对前方道路上同样致命的危险视而不见。数字是最有说服力的:

在美国,2003 年死于商业飞机失事的人数仅有24 人,而交通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却高达42 643 人。如果按旅游距离计算,死于汽车的可能性是飞机的65 倍左右。但飞机旅游依然会让我们感到恐惧。在2001 年“9·11 ”恐怖袭击事件后的11 个月里,飞行恐惧症导致更多的美国人开始借助于公路交通,而这却导致死于撞车事件的人数陡增了1 500 人。

一种风险越生动、越容易想象,就越会让我们感到可怕。同样是保单,一份以“任何原因”导致的医疗费用为标的,另一份则以“任何疾病”导致的医疗费用为标的,人们居然愿意为后者支付2 倍于前者的保费。从定义上说,“任何原因”也包括“任何疾病”,但“任何原因”显得模糊不清,而“任何疾病”则更为生动具体。尽管具体的形象给我们带来的恐惧在经济上毫无意义,但它在情感上是举足轻重的。

反射系统产生的情感会凌驾于我们的分析能力之上,因此一种风险的出现,很可能会让其他事物也显得更危险。例如,在2001 年“9·11 ”事件之后,反应美国人对经济形势态度的美国经济咨商局消费者信心指数马上大跌25% 。在随后的6 个月期间,原准备购买汽车、住房或大型家电的人数陡然下降了10% 。

当无形的恐惧感弥漫在空气中时,周边人的情绪也会像流行性感冒一样传染给我们。仅仅读一篇有关犯罪或是令人不悦的新闻报道,随后人们在估计离婚、中风或是面对有毒化学物质等非相关事件发生的概率时,结果就会高出1 倍。就像我们在宿醉的时候,最轻微的声音也会显得震耳欲聋,同样,坏消息总会让我们对任何能联想起的危险事物感到异常敏感。大脑的反射系统也一贯如此,你也许不会意识到,自己的决策往往受制于情感。大约50% 的人能在受到负面消息影响时体会到这一点,但只有2% 的人承认,消极情绪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对风险作出的反应。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