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父亲 (2)

卡内基传:财富就是规则 作者:(美)彼得·克拉斯


为了推动自己的政治事业,莫里森在19世纪20年代组织成立了一个邓弗姆林激进者的政治协会。协会有一个战斗口号:"激荡不安是白日的法则,僧侣般无知的黑夜已经过去。"他还一手创办《先驱报》。这份报纸"特别迎合广大商人和技工的兴趣",却因为内容具有煽动性,只有爱丁堡的一名思想激进的印刷商敢于将其付印。或许是读者们太胆怯,不敢去购买;或许是因为把一份手稿通过马车送至16英里以外的爱丁堡的成本太高,这份报纸在出版3期之后即告停刊。然而,莫里森的政治热情却丝毫不减。他提笔撰文,抨击代表本地区的国会议员、身为托利党人的贵族德尔梅尼勋爵。在一连串大胆的信件中,他对德尔梅尼的批评上至他对君主制的支持,下至他的语法问题。作为一名矢志不渝的土地改革倡导者,托马斯·莫里森于1837年死在游说大众、为完成自身使命而募集钱款的旅途之中。

莫里森进行土地改革的要求有很充分的理由。这一时期,对革命的普遍渴求在英国的劳动阶层中传播着,因为日益恶化的经济和生活条件使人们难以忍受。安卓还很幼小,无法理解自己周围的世界。然而,作为环境的产物,他的灵魂深处终将渗入这些历史的线索,现时乃至未来的社会状况亦将塑造他的内心信念。

以往沉默的农民不再压抑自己的反抗,通过在贵族地产上偷猎鹿只打击君主制度。丧失了公民权的劳动阶层成员发出愈加强烈的呼声,组织成立行业协会,要求削减工作时间、增加工资,而他们的领导人也不断展开政治斗争。此时,尽管有数个事件令众人感到愤怒,但是,中下阶层的关注焦点仍是获得基本的选举权--这将使他们在议会里有自己的代表,获得不动产。另一个焦点就是《谷物法》。这部法律人为地抬高谷物和小麦的价格,以照顾农场主的利益。然而,大多数劳动阶层成员在工厂和矿业城镇工作。他们不可能自己种植粮食,只能支付被故意抬高的食品价钱,否则就只能面对饥饿。人们难以挣到一份可以谋生的工资,而且情况还在继续恶化。查尔斯·狄更斯在他的经典小说《雾都孤儿》(1838)中曾对此做过生动地描述。这些问题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它们是由于工业革命的副作用而产生--这场革命的影响显然已经超出了政治家的控制范围。

英国在工业革命中遥遥领先。不列颠群岛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从而为蒸汽机提供了燃料;众多天然水道使得交通费用低廉;同殖民地之间进行的国际贸易兴旺繁荣。因此,英国非常适于实现从农业经济到制造业经济、从手工工场经济到工厂经济的转变。农村居民为了找到稳定的工作,不断涌入城市。然而,这一转变进程是极为痛苦的。由于人口爆炸性增长,城市中心本已恶劣的生活条件更趋恶化。这一史无前例的人口增长主要归因于一波波涌入城市寻找工作的爱尔兰人。既然有如此丰富的劳动力可供挑选,雇主们就规定了微薄的工资和漫长的工作时间,竭力从工人身上榨取油水。幻想破灭、怨气满腹的劳工们只有组织起行业和政治协会,以保护自身利益,为政治目的而呼吁采取一切手段的激进主义思想也急剧增加。

随着邓弗姆林、格拉斯哥,以及众多分布在广阔的中央煤田上的矿业城镇遭受越来越多的苦难,有民族主义思想的苏格兰人发出了共同的抗议呼声。负责监视格拉斯哥的警察在有关街道动态的报告中这样写道:"那里聚集着各种悲惨的、放荡的、令人厌恶的、有害的东西。这些地方充斥着数千名境遇悲惨的生灵。他们的住所甚至不如猪圈……粪堆就在人们住处旁边;极为肮脏的污水四溢不止。"邓弗姆林就位于格拉斯哥东北39英里处,自然无法避免出现这种令人厌恶的状况。在小镇周围的煤田里,访客会看到格拉斯哥那种肮脏情形,女人、女孩同男人、男孩一起在卫生条件极为恶劣的矿井里干活。矿工们不仅缺乏干净的饮用水,还受迷信驱使,不愿意洗澡--他们也许以为身上的污垢能够把死神挡在远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