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重庆“打黑”

黑道(上部) 作者:何顿


把小说《黑道》也打了出来

何顿

小说《黑道》起笔于二00五年,竣稿于二00七年。那几年有好几部国内产的电视连续剧《黑冰》、《黑洞》等,很多人都叫好,我看了,也觉得不错,但又觉得有些不对的味儿,也不知这种感觉是从何而来。就是有,去不掉,总觉得这些黑社会方面的电视连续剧和香港拍的这方面的影碟,不是夸张得脱离真实,就是在创造一个弱智人的世界,感觉上就是这样。不是导演弱智,便是演员弱智,要不就是导演以为观众弱智,便积极主动地把自己变弱智,好让大家一起弱智。以我的浅见,黑社会人物虽然张狂,可也不是那种标签似的,走路摇摇晃晃,一副把自己做黑社会人物展示的形象。尤其在大陆,社会主义的国家,共产党会允许黑社会那样的组织存在?黑社会人物难道这一点都不懂?不懂还是黑社会的?那只是街头巷尾的小混混,其结果是还没混出来,就栽在自己手上了。所以,看了那些部电视剧,总觉得有众多遗憾萦于脑际,心里想,如果要我写黑社会人物,就一定要提供一个与以往电影、电视不同类型的黑社会人物。这只是那时候这么想想罢了。

什么事情都是这样,一旦动了心就会去注意,况且我又是那种喜欢傻干的人。有天,去一朋友家玩,席间,我注意到一个四十来岁的男人,不爱谈吐,脸上略带微笑,表情似有点拘泥,一双眼睛很平常、友好地望着我们等等。吃毕饭,我这朋友送那人出门,回来后告诉我,那人是某某某,黑社会的老大。我早有耳闻。我是个在下层社会中寻找素材的作家,什么人我都可以聊天,只要他愿意与我聊,我一般都洗耳恭听,没办法,干我这一行,如果不摆正位置——成为录音机,那就没那么多东西可写。一个作家,坐在家,只能凭空想象,而生活本身的故事,往往比作家坐在家里空想出来的要精彩!生活本来就五光十色。当然,这也是懒办法,就是到生活中直接取材,好像木匠到森林里直接取木料一样。最开始,听人说黑社会的人和事,不是很感兴趣,觉得他们与我的生活较遥远,但听多了就听出味来了,就有了些构思,钟铁龙这个人物就浮出了水面,石小刚也从水面上露出了头。钟铁龙说,你可别把我写成一个耀武扬威的人,我可没那么笨。也许这样说,读者会诧异,事实上确实是这样,在我写钟铁龙这个黑社会人物时,他总是提醒我,他没那么笨。

作家越在生活中挖掘,越能感觉生活中的人活鲜鲜的,有血有肉、生龙活虎的。有些事有些人,简直不用构思,只需记录下来便是了。说穿了,这是懒办法。懒办法却填补了我那缺乏想象空间的大脑。在我与一系列的人打交道中,一些人将他们的故事或别人身上发生的故事,三言两语地说给我听,某某某仗义方面的,某某某为朋友两肋插刀的,听得我心潮澎湃,还让我十分震惊。有天,一个黑社会中的小老大,跟我说起了我在朋友家遇到的那个黑社会老大,说了那人从十七岁时走进社会的一些“壮举”,听得我一下子似乎找到了我想要写的钟铁龙这个人物的影子。

小说《黑道》写完后,也许是写作时想尽量还原于真实就写得较猛,审稿时自然遇到了阻力,因为有些编辑担心这部小说的伦理和道德的价值取向不好把握。而且我还犯了忌,写了公安与黑道人物尔虞我诈,还写了公安成了黑道人物开的桑拿中心的保护伞,等我把书送到出版社后才知道那些事情是不能写的。这就是这本书拖了这么长时间才问世的原因。还有的编辑,在写审读意见中,尖锐的指出,这是一部犯罪教科书,是一本“教父”。所以我说,人与人是多么不同,人与人对问题的看法是多么不一样。受的教育不同,积累的生活经验不同,审美观就不同,区别就有这么大。这就是这部长篇拖了两年多才出版的原因,要感谢重庆“打黑”,如果不是重庆“打黑”于“打黑”中让一些人感觉到,原来社会上还真有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不光有在党的光辉下健康成长且积极奉献自己的阳光灿烂的故事,还有阳光照不到的地方也会发生故事,也会有流汗、流血和流泪的故事啵地一声发生,像青春痘痘破了样。只是我们的新闻媒介大多去歌颂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了,这些事就被整个社会忽略不计了,甚至被掩盖了。没有重庆“打黑”,这部小说可能还在我电脑和出版社的编辑手上,所以我要感谢重庆“打黑”,把小说《黑道》也“打”出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