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寒、湿、痛”的三角关系

管好体温不生病 作者:(日)石原结实


 寒气会在体内制造毒素

人类的体温,不论是在酷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都维持在36.5℃~37℃的狭小范围内。毫无疑问,这样的体温是人类的一切生理功能,以及体内所有化学反应的原动力。

人类不但死亡后体温会消失,而且体温低于正常值的话也无法生存,反过来看,身体发热时高于正常体温5℃左右的41.5℃,尚不至于直接导致死亡。由此不难想象,体温降低对人体的伤害比体温上升更大,实际上也确实如此。

体温降低会阻碍体内维持生命的各种反应的发生,从而威胁到性命。因此,体内如果有导致体温下降的“寒气”,身体就会自动产生种种反应,以避免寒气的危害。

请仔细观察第18页有关“寒气”与反应现象的示意图,接着再根据此图来看看身体对于“寒气”有什么样的反应产生。

有人进入冷气很强的房间,就会出现头痛、腹痛或腰痛等症状,也有人在雨天(水气)会出现骨关节疼痛或是偏头痛。

由此可知,“寒气”与“水分过多”都可能成为痛的原因。

身体有寒气时,会影响体内水分的代谢,并降低肾脏的功能,阻碍水分排出体外,多余的水分累积在体内(称为水毒),会成为后述各种症状及疾病的原因。

同样,摄取了过多的水分,或是排汗、排尿功能不佳,水分无法顺利排除因而形成水滞(水毒)状态,也会使身体寒冷,影响体内所有器官的新陈代谢,并引发种种疾病。

 所以,“寒”、“湿”、“痛”相互关连,形成表里一体的关系。换言之,“寒气”能造成“水毒”;反之,“水毒”也可能成为“寒气”的原因。

借着“热”来维持我们生命与健康的身体,为了祛除这种“寒气”(湿气)以维护健康,因而会产生各种反应。

例如幼儿睡觉时着凉,经常会出现腹泻。

一般人感冒时,会有打喷嚏、流鼻涕、咳痰等症状,借此将水分排出体外,温暖身体,以治愈感冒。因为,借由腹泻、打喷嚏、流鼻涕等,将体内多余的水分排泄后,可以使身体温暖。

怕冷而且有偏头痛的女性,头痛剧烈时常伴有呕吐症状。这也是将名为胃液的水分排出体外,以提高体内的温度,来改善头痛的反应。

某位患者参加友人葬礼,看到亲人伤心流泪时,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为何人会哭泣?”单是悲伤并不能解答这一问题,因为人在悲伤、痛苦、难过时都会流下眼泪。

这种悲伤、痛苦的状态会为身体带来压力。压力使全身的血管收缩、血液循环恶化,结果导致身体寒冷。身体的“寒气”是百病之源,因此,“悲伤”、“痛苦”时就以流泪的方式将水分排出体外,使身体温暖,以防范疾病于未然,这位患者了解此真相后,才恍然大悟。

关于“冷汗”,也可以解释为身体对“寒气”的反应。遭遇极度紧张或恐怖时,血管因为压力而收缩,导致身体寒冷,因而将水分排出体外的反应之一——“冷汗”,就我了防卫的一种手段。“寒、湿、痛的关系示意图”是在本章论述的基本想法,希望读者们充分理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