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追求高收视率的粗糙制作手法

健康新知都是對的嗎? 作者:(日)松永和纪


从这些健康新知节目的报道中我们可归纳出以下3种手法:

(1)任意嫁接符合节目需要的科学理论

关西电视台记者会的道歉声明指出,美国研究减肥的并非舒华兹教授,而是华盛顿大学药学系的丹尼斯·维拉理尔副教授。

我通过在医学论文资料库中查证后了解,维拉理尔副教授的研究团队确实写过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且证实老年人若摄取大量脱氢表雄酮,可有效减少腹部脂肪。但是,维拉理尔副教授的团队并不曾做过豆类植物所富含的异黄酮与脱氢表雄酮的关联性研究。

再进一步查证,发现另有学者的研究论文指出,提供大量异黄酮给培养细胞,确实可以促进细胞产生脱氢表雄酮。

但这份结果并不见得适用于人体。人体组织何其复杂,透过细胞培养技术所做出的试验结果,能够顺利通过人体试验的概率微乎其微,何况针对老年人的试验结果也不一定适用于中年人或年轻人。

更重要的一点,证实脱氢表雄酮完全不具减肥功效的研究论文已于2006年发表。另一项证实人体摄取异黄酮对体内脱氢表雄酮含量毫无影响的试验结果,也早在2001年和2005年公开发表过。

总之,从科学的观点来看,纳豆与减肥两者可以说是毫无关联。

(2)完全造假的受访

节目通过对数名受试者进行试验,证实了食用纳豆后体重即会下降。但是如此单纯的试验过程,根本无法证实使体重下降的是纳豆的特有成分还是其他食物的成分。

因为受试者依照节目指示,每天要吃两盒纳豆,一般来说,受试者八成也会因此调整其用餐时的菜单。倘若以日式料理为主,理所当然就减少了来自油炸食品的脂肪摄取,体重减轻便属必然。而且,参加电视节目的试验时,任何人都会在不经意中调整生活的步调,避免暴饮暴食,增加日常的运动量。

证实食品对人体的功效这类研究其实具有相当大的难度。即便受试者不只一人,也仍有可能凑巧得到相同的结果。而且有些状况会因受试者本身先入为主地认定“一定有效”,而影响人体的反应,即所谓的“安慰剂效应”。

为了排除诸如此类的效应,食品的研究一般都必须先从数千人中随机选取受试者,并事先了解受试者日常饮食的菜单,详细检查他们食用后数年乃至十年后的健康状况,以及个人饮食习惯与疾病的特征,等等。换言之,节目中以数人为对象的试验,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是不足为信的。

(3)误导视听的白衣学者

但电视台还会使出最后的杀手锏,先是拿出血液检验报告,取信一般观众,再进一步推出穿着白衣的“专家”或“学者”,消除观众的疑心。

出现在“某某大事典”纳豆减肥单元的女子大学教授,在造假事件爆发后接受《每日新闻》采访时指出:“对于节目内容,我事前毫不知情,我只是就所知发表意见。”

但是经过查证,此人过去在该节目中出现次数频繁,有时谈的是“纳豆最好碾碎吃”,有时评论的是“生姜有益健康”。这样一再地配合节目需求,为节目代言,我实在不得不说这位学者真是知识广博、任重道远啊。

以上这三种手法并不仅仅是针对“某某大事典”节目,其他电视台的健康新知节目也非常懂得活用这些方法。换言之,他们在制作前其实早有定论:先找到一个可以提高收视率的主题,然后嫁接主题所需要的学说、论述,杜撰成一套看似合理的情节,接着再邀请愿意配合代言的学者专家,而完全无视反面的研究,最后则推出一种使用该食材的产品,便算制作完成,公诸于世。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