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继承传统面向恭恭加强风爽素质数霄(4)

杨叔子教育雏论选 作者:杨叔子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国有着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其中包括优秀的教育传统与精辟的教育思想。作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中的第一部《大学》,开宗明义就指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大学”是指“治国、平天下”的学说,在今天,也可以说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理论。这个理论在于要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在于净化个人的灵魂;在于陶冶高尚的情操;在于在此基础上,去教育群众,唤起群众,除旧布新,统一认识,从而团结起来,以达到真、善、美的境界,实现人类的最高理想。《大学》接着指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这就是说,一切的一切,最根本的就是要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急剧增长、社会问题也大量出现的今天,人文精神、人文素质的培养更是刻不容缓而又任重道远。是的,社会上所做的一切是为了人,这所做的一切又是人去做的。人是世界上第一可宝贵的因素。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一切;高层次人才的素质,则越来越具有决定性作用。科学教育的奠基人、德国教育家洪堡讲得多好:“大学的真正成就应该在于使学生有可能,或者说,它迫使学生至少在他一生当中有一段时间完全献身于不含任何目的的科学,从而,也就是献身于他个人道德与精神上的完善。”洪堡的论述与《大学》的论述何其吻合!再读一读爱因斯坦对居里夫人的评价:“第一流人物对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更大。”这将会更加深化我们的认识吧!

为了提高全面素质,孔子实行的教育内容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用今天的观点看,就是提倡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仔细读一读《礼记》上孔子对以《六经》进行教化的阐述,是十分有启迪的:“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而不愚,则深于《诗》者也。疏通知远而不诬,则深于《书》者也。广博易良而不奢,则深于《乐》者也。絮静精微而不贼,则深于《易》者也。恭俭庄敬而不烦,则深于《礼》者也。属辞比事而不乱,则深于《春秋》者也。”应该说,人文教育是塑造人类灵魂的教育,是塑造民族灵魂的教育。综观古今中外,没有强大的人文精神所支持,就难有崇高的献身精神,就难有开拓进取的成就,就难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业绩。我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强大人文精神,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献身国家、献身民族、献身人民,作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