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讲 最败人的两个字:敲打李鸿章(4)

郦波评说曾国藩家训(上) 作者:郦波


过了半天,曾国藩终于放下了筷子,他突然站起身来,对着还在喝稀饭的李鸿章很认真地说:“少荃,你既然来我幕中,我就有言相告,到我这里来的人,都得守一个‘诚’字!”

说完,曾国藩拂袖而去。

据说,李鸿章端着个碗,站立当地,一时呆若木鸡。

要说曾国藩的这个实践教育效果真是出奇的理想,自此以后,李鸿章痛自反省,再也不敢睡懒觉了,而且后来,再也没有在个人习惯上被他的老师曾国藩指责过。曾国藩也因此认为,后来的李鸿章无愧于自己曾门真正的传人。

那么,我们会奇怪,曾国藩为什么不让李鸿章睡懒觉呢?人家李鸿章后来不是说头痛了吗?不是等于补了病假条了吗?而且曾国藩教育李鸿章,只说必须要守一个“诚”字,这和他说的败人两字在傲、在惰,又有什么关系呢?

这就叫要说到曾国藩对人生、对社会的认识了。

从社会的角度看,我们知道,曾国藩的生活年代主要是1840年前后,也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耻辱、最为沉重的近代史的开端。这时候,西方列强入侵,晚清政治腐败,四方起义不断。曾国藩作为一个标准的儒家知识分子,所谓“家国天下”,欲求治国平天下是每一个儒生的人生理想。但面对时局,曾国藩的认识是:

“天下滔滔,祸乱未已,吏治人心,毫无更改,军政战事,日崇虚伪,非得二三君子,倡之以诚朴,道之以廉耻。则江河日下,不知所届……不若自习勤劳,犹可稍求一心之安。”(《曾国藩全集·家书》)

这话是说,天下乱了也罢了,比天下乱了更为可怕的是,当时全天下的人心也乱了,当官的只知道贪污腐败、搜刮民脂民膏;商人只知道唯利是图、一味官商勾结。在这种社会风气下,百姓也只能随波逐流,普天下哪还有什么人讲究君子之道!所以救天下之急,务必要正本清源,要有二三君子,以诚心来面对天下,以图给世人以示范,从而渐渐地改变全社会的风气。要不然,这个国家、这个社会就要彻底完蛋了。曾国藩说,我不能敢叫日月换新颜,但我可以做这样的君子,从诚信开始,一点一滴,勤劳努力地做好自己,以求无愧于社会,无愧于自己的人生理想!

所以,“诚”对于曾国藩而言,是他欲纠正天下风气的根本。他讲究对人诚、对己诚、对上诚、对下诚,一个诚字不够,他强调说要“血诚”,就是把“诚”的程度推到了极致。

而要做到诚,就必须防范两个字,也就是他说的“败人抹你黑”的两个字,即傲与惰。

这一点就是从个人人生塑造的角度上来说的了,所以也就成为他家训中的一块非常重要的内容。

李鸿章在曾国藩幕僚中的地位渐渐重要起来,也就渐渐有点恃才傲物的苗头,这是什么?这是傲!他又生于官宦之家,吃不得苦头,早晨睡懒觉,看上去无伤大雅,但却是标标准准的惰字在作怪。所以虽然只是治李鸿章睡懒觉,曾国藩却以一个诚字来教训他。而李鸿章当然知道曾老师这个“诚”字背后的人生意义,所以听了这番教训之后,如醍醐灌顶,并痛自反省,自此以后才焕然一新。

对于这件睡懒觉被骂的事,李鸿章后来从不讳言,他回忆这事儿的时候,曾跟他的好朋友刘秉璋说,我李鸿章拜过的老师多了,但没有谁能像曾老师这样,随时、随地、随事都能给我这么重要的人生教诲!

可见,李鸿章真不愧是曾国藩的好学生,而曾国藩也真不愧是李鸿章的好老师。师生如此,才叫相得益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