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神仙、妖怪、凡人,个个都是大话王(1)

四大名著中的人性之痛 作者:于淼


神仙、妖怪、凡人,个个都是大话王

有些人爱说大话,《红楼梦》里,薛蟠发誓不再和狐朋狗友来往,宝玉说不再吃胭脂,这些许诺实在是超出了他们自身控制能力的范围,读者千万不要当真。比这话更不可信的除了热恋中情人的许诺,就只有政客的大话了:“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细究信口开河深层次的原因,其实是思维上的。中国人的思维缺乏逻辑性,习惯于从结果出发,出口就是结论,为了面子,只能固执地认为只能达到这个结果,或是事实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相反,西方人则比较有逻辑性,先从现状出发,然后一步步推理到结果,说出来的话有立足点,不容易被驳倒。

四大名著虽然题材不同,写作时代各异,但是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场面大,口气大。要想把英雄人物刻画得不同于常人,豪言壮语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式。说话文质彬彬、符合逻辑的是学者,不是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江湖好汉。何况,名著的素材很多是从说书人那里得来的,没有振聋发聩、引起观众喝彩的豪言壮语,怎么能吸引听众?

有时候,说点提高自己信心的大话无可厚非。可大话说多了,自己都会当成真的。四大名著中,不少人物都患有明显的妄想症。虽然西行路上面对妖魔屡败屡战,悟空仍然大言不惭地自称“降妖伏怪”第一人。说起大话来猴脸不红,尤其是唬八戒这种长着猪脑子的:“你怎么瞒得过我?我这左耳往上一扯,晓得三十三天人说话;我这右耳往下一扯,晓得十代阎王与判官算帐。你今走路把我骂,我岂不听见?”

悟空是个大话精,得道之前就说谎成性,见了菩提祖师,唯恐错过大好机会,自我介绍道:“我无性。人若骂我,我也不恼;若打我,我也不嗔,只是陪个礼儿就罢了。一生无性。”这番形容,没有一处和他自己扯得上关系。

菩提祖师知道悟空是个惹是生非的角色,在他离开时告诫说:“你这去,定生不良。凭你怎么惹祸行凶,却不许说是我的徒弟。你说出半个字来,我就知之,把你这猢狲剥皮锉骨,将神魂贬在九幽之处,教你万劫不得翻身!”悟空满口答应:“决不敢提起师父一字,只说是我自家会的便罢。”可西行路上遇到第一个妖魔黑熊怪,悟空就忘了当初在师父面前的承诺,把自己的老底交代了:“一点诚心曾访道,灵台山上采药苗。那山有个老仙长,寿年十万八千高。老孙拜他为师父,指我长生路一条。”幸好,这个黑熊精没有什么路数,不像悟空一样善于刨根问底,否则,到菩提祖师那里散布点谣言,等待悟空的就是祖师的门规家法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