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猝死的精英

世说新寓 作者:且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出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过世多年的周瑜在地府听到苏东坡的《念奴娇》时,不由泪眼朦胧,感慨万千。

想当年,自己好歹也是世间罕有的奇才。世人苦苦追求的一切,他都拥有了。金钱、权利他不屑一顾,那是俗人的追求。在疆场上指点雄兵,他是那样谈吐自若,神机妙算。在大帐筹划计谋,他又是那样轻松自若。他20岁的时候出山,帮孙策打下了江东,奠定了基业。23岁就做了高官,一时传为佳话。25岁辅佐孙权,在他的治理下,老谋深算的曹操也只有望江兴叹。33岁他大破黄祖,又和诸葛亮一起在赤壁放大火,烧红了曹操的屁股……只可惜,连年的征战落下了一堆病根,36岁的自己,竟被区区一箭,引发了恶疾,害了性命。

想到这里,周瑜不由狠狠跺了两下脚。在他死后不久,“既生瑜,何生亮”的谣言就传开来了。

“诸葛亮,你不就比我多活了二十几年,就占了那么大的便宜,谁都说你聪明绝顶,还说我是被你气死的。”

“这能怪我么?”听到周瑜的抱怨,诸葛亮委屈极了,连忙赶了过来好言相劝道:“兄弟啊,实在是你不了解情况。士为知己者死,能者多劳,说起来,咱二人都是累死的。”

周瑜一想,这话诸葛亮倒是说到点子上了,后人不是常说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

“刨去各为其主不说,咱就是受累的命啊,日夜操劳,积劳成疾。”诸葛亮长叹一声,“刘禅那小子,也太不争气,若不是他老爸那几颗假惺惺的眼泪,我至少还能享受十多年大好的人生啊。”

“这就是精英的宿命。”郭嘉也跑了上来,“我离开阳间的时候,还不是只有37岁,正值壮年,正是大干一番事业的年纪,你们以为我真是水土不服病死的?若不是成天劳心累神的出谋划策,东奔西走,我也像许晃那样体壮如牛了。”

“兴国的理想扛在肩上;百姓的希望扛在肩上;主上的心思扛在肩上;大小的事务扛在肩上……这样的压力,就是天天吃太上老君的仙丹,也没法长寿啊!”周瑜若有所思的自言自语,“只可怜了我家小乔,如花美眷,独守空房。”

且东说寓:

职场如战场,商场如战场,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今天的知识分子和企业家,就好比高速运转的齿轮,“不知疲倦”的工作着。然而,人身毕竟是肉长的,不像机器那般“钢筋铁骨”。有调查显示,在我国,20%的高层管理人员都感觉自己承受着极大的压力,90.6%的企业家长期处在过劳状态。中国知识分子英年早逝的消息时有所闻,因心脑血管疾病倒下的精英们,人数一年比一年多,年龄一年比一年小。清华大学在仅仅4天内就有两个青年教师因病逝世,中国社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萧亮在睡梦中悄然离世,年仅32岁,为老百姓熟悉的小品演员高秀敏,作家梁左也因积劳成疾过早的离开了人世。

白领过劳死的旋风已经在中国登陆,过劳现象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公司里的白领们以办公室为家,熬夜加班,顶着一天大于一天的工作压力,苦不堪言。大学里的教授们既要教本科生,又要带研究生,还要负责一定数量的科研、管理工作,仅有的那么一丁点儿闲暇时间还被各种社会活动填充得满满的。而企业家更是操劳得紧,曾有外国企业家用断不得奶的孩子形容中国的企业,为了让这“断不得奶的孩子”健康成长,中国的企业家们连一天的放松休假都是奢望。过度的劳累,让人的免疫能力急剧下降,身体的老化程度迅速加快,“三十岁的人,六十岁的心脏”早已不再是夸大其实的广告词。老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如今的人却是身不由己地过度“砍柴”。

一个又一个的职场精英、商界奇才在四五十岁的大好年华一病不起,这不仅是他们自己的损失,也是国家建设力量的损失,他们是中国建设的顶梁柱,他们的身子骨结实与否直接关系着中国的未来。光靠着几粒补药,几顿营养丰富的大餐,几次系统全面的身体检查,远远不能解决精英们的“过劳”问题。到处都在讲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实际上劳动者的健康状况也是人力资源的一部分,也迫切地需要纳入科学的管理体系之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