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坏孩子李白

世说新寓 作者:且东


李白是个早慧的好孩子,从出生他就显示出与其他小孩不同凡响之处。在怀他的时候,李妈妈梦见自家庭院里的李树上开满了白花,她兴奋地告诉了李白的爸爸李客。李客听后大喜,预言自己的儿子李白一定是个“超文”――超级大文豪,现在不是流行超女、超级美少年吗?就给自己的尚在老婆肚子里的儿子取名“李白”。

李白果然是个聪明的孩子,三岁能文,七岁能武,是乡里出了名的神童。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他有些骄傲自满的时候,能从一位用铁杵磨针的老婆婆那里得到教训,重新开始努力学习写诗,并很快成为举国闻名的超级诗人。

李白写出的诗,酣畅淋漓、有如神助,羡煞了世人。什么“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气势,一个绝啊;什么“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那气派,一个豪迈啊;什么“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那气魄,一个牛啊……无数的“白米”们拜倒在他长风飘飘的白袍下;无数的星探、老师们、艺术家们围着他转,吹捧他为“全球最杰出的诗人”;长安城里的第一美人杨贵妃邀请他为自己的专职作词,但李白看都不看她一眼,轻轻地挥一挥衣袖,走了,不带走一片云彩。

最近,诗仙李白又出新诗了,叫什么《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听听这诗句多美啊,这首诗刚发表出来,就成为了彩铃热门,在大街小巷被热播,并在长安城一年一度的中秋晚会上朗诵。

然而,好景不长,很快就有人举报说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是抄袭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而来。原来,李白一直想超越崔颢的《黄鹤楼》。机会终于来了,他在游金陵凤凰台的时候,仿效崔颢的诗,写了这首《登金陵凤凰台》。

知道真相后,人们忿然不平,原来李白的诗都是抄袭的啊,我们都被他愚弄了,什么神童,整个一小骗子,一个坏孩子,他爸也不知怎么教育他啊!于是,原来罩在李白头上所有的光辉都逝去了,人们也纷纷离开了他。

事情并没有结束,后经专业人士认定李白的《登金陵凤凰台》虽是仿崔颢的《黄鹤楼》而作,但成就远在《黄鹤楼》之上,根本就不存在抄袭之说。

且东说寓:

频繁出现在各音乐颁奖大会上的少年乐团突然被指抄袭。起初这则消息并没有引起多大反响,习惯了各种娱乐爆料的人们还以为又是唱片公司在炒作,终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了了之。然而,事情的发展却远出于人们的意料,有关方面请来了专家对涉抄曲目进行鉴定,结果,专家不仅确认此曲是抄袭之作,还找出另外12首该乐团声称是“原创”的作品存在抄袭,着实让人吓了一跳。

各大媒体对这一事件做出了迅速的反应,一些知名网站专为此事作了专栏,甚至将那13首歌曲和它们的“来源”做成链接,摆在显眼的位置,供网民试听。 

在巨大的舆论压力和大量事实证据面前,该少年乐团依然一口咬定,他们是无心之失,他们没有抄袭。但到底抄了还是没抄,大家心里都有数。

娱乐圈的复杂自不必多说,观众们的喜新厌旧也是残酷的事实,在这个圈子里混出名堂来不容易,保证自己不在新人如潮的情势下被淘汰出局,就必须不断推出让人欣喜的好作品。有“中国第一支未成年乐队”之称的少年乐团,十来岁就出道了,他们顶住强大的压力,好不容易才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起一定的知名度,之后,便是长达数年的沉寂。

没有人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亲手打下的江山就这样在时间的消逝中一点点流逝,事业发展的艰难,连成年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几个孩子。情急之中,就只好把眼光投向大洋彼岸的其他歌手身上,他们有优秀的作品,他们又不怎么为中国人知,在浩如烟海的音乐中,“截取”那么一两首、十几首并不会轻易被发现,更何况在成人的世界里,抄袭也不是大不了的事,教授抄论文,作家抄作品,和他们比起来,少年乐团的抄袭真算不了什么。

抄了的作品上榜了,出唱片了,销量不错,少年乐团重又迎来事业的高峰,那些博听音乐的专家们没有对此表现出任何疑义,不知他们是真的没有听出问题,还是有心置之不理,只是群众中不乏音乐高手,抄袭最终纸包不住火,东窗事发。

橘生淮北为枳,一个缺少执著精神,缺少监督和道义的音乐环境,培养不出好的音乐人,也产生不出好的音乐作品,少年乐团不是没有才气,但生长在这样浮躁的天地中,要怎样出淤泥而不染?再加上,专家、老师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纵容,唱片公司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包庇,“原创”变“抄袭”,孜孜不倦变投机取巧,也是必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