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徐祯卿走穴记

世说新寓 作者:且东


最近,苏州和杭州两地的知府为了弘扬文化,加强两地经济交流,特地举办了一个“苏杭文化交流晚会”,广邀苏杭两地的才子参加,不少还被邀请现场走穴以助气氛。祝枝山、徐祯卿等也被安排了来一段诗词说唱。

当晚,篝火熊熊,火把点点,场面甚是壮观。文人雅士,翩翩才子聚集的盛会自然引来不少“狂蜂浪蝶”的捧场追逐。

主持人文徵明出场先是来了一段官腔味十足的开场白,不过,鉴于其“金装四大才子”的身份,大家还是很给面子地捧场欢迎。

“首先欢迎大家光临今天的晚会现场。现在,请我们的才子祝枝山祝兄和徐祯卿徐兄来一段诗词赋。” 

祝枝山先在大家的一片欢呼声中从左边徐徐走上舞台,而随后徐祯卿则从右边上台。

众所周知,祝枝山风趣洒脱,他的出现应该会吸引了大部分人的目光,也应该会赢得更多的喝彩之声。但今天似乎有点不一样,一向不为世人注目,相貌比较丑的徐祯卿似乎更加受欢迎,只听见一阵阵的尖叫声,“徐祯卿,我爱你……”

于是一上台的他,在激烈的气氛中拿着话筒就开始吆喝了:“台下的朋友们好,前边贵宾们好,后面的……大家喜不喜欢我啊?”

“喜欢!”

“大点声……”

“喜欢!”

“再大点声!”

如此反复,文徵明觉得大家实在是喊累了,也觉得被凉在一旁的祝枝山有点站不住了,于是赶紧出面圆场,“看来大家的情绪很激动啊,好,现在就请两位为大家来一段诗词赋……”

表演完毕,两人在阵阵掌声中谢幕。在后台,一脸郁闷的祝枝山看到刚才在场下喊得最欢的那几个人正在与徐祯卿说话。

“徐公子,你多少再给添点,我们在下面可是足足为你喊了半炷香的时间啊,开始说好是四分之一炷香的时间的……这样可不行啊,银子不够,哥们可没法和其他那些帮腔的人交待……”

且东说寓:

在演员演完节目后,报以掌声,是身为观众必须注意到的基本礼节,对那些尤其优秀的节目报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是对演员劳动的最好肯定。演员们从这样的掌声中也得到了不少的激励。在很多演唱会上,人们都可以看到,一些演员为观众们的热情深深感动,禁不住眼泪飞扬的感人场面。不过,另一方面,这掌声有时候竟也演变成制造现场气氛,提升人气的工具。

“台下的朋友们,你们好不好。”“再来一点掌声”“让我听到后面朋友的掌声……还有左面的朋友。”几乎每一个艺人都知道如何调动观众的情绪,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只是有时候,一首歌的时间本来就不多,鼓两下掌,调动几番情绪,发表一通现场感言,这时间也就过去了,往往观众还没听到一两句唱,演出就结束了,当然,至此,演员的任务就算大功告成。而台下的观众白白鼓了半天掌,喊了多时口号,情绪正高亢着,一时半会也反应不过来,等到想“嘘”几下表示不满的时候,那演员早就跑到后台去了。新的节目又已开始,总不能把对前一个演员的不满抒发到下一个演员身上吧?

更有些艺人,为了表现自己人气的高超,还会雇上为数不少的掌托,在台下兴风作浪。掌托,顾名思义,以掌声托人,不管台上的演员表演得好坏,唱跑了调,还是忘了词,抓着机会就鼓掌,抓着机会就叫好,即便那些真正的观众对此心存疑惑,一般也不会马上意识到这些动辄叫好的人是托,掌托们声势大了,有时甚至让观众产生“我的欣赏水平似乎很怪异”的感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