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节:更早的传本

老子与百姓生活 作者:姚淦铭



《老子》中用"道"字的地方有七十多处,其谈"道",可谓头头是道,虽然"道"的含义,一直到今天,学者还在不断地讨论,尚有不同看法。但是大家知道,《老子》中的道是指宇宙的本体,万物的玄妙出于道。从而由"道"之悟知,进而可以悟知天地万物的玄妙。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快慰的事了。

老子所说的"道"贯穿于大至宇宙,小至一木一草、一器一皿之中,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东郭子曾问庄子:先生何为"道"?什么叫"道"?"道"在哪里呢?庄子回答说:"无所不在",甚至"在屎溺"。"道在屎溺"成为一个典故,这听起来好像很难听。道怎么在大小便中都有?这个大哲学家怎么讲得这么庸俗!不,如果我们细细想想,难道大小便中没有道吗?医生拿人的大小便一化验不就看出问题来了吗?我们看清宫戏,太监不是老要端着皇帝的屎溺来观察皇帝健康不健康吗?确实,若以道眼观一切,则处处可留心,处处皆有"道"的学问。

《老子》是智者的书,它给人们诉说"道",论辩"道",授人以"道"。从政者,老子之"道"教你如何治政,以无为而治达到无为而无不为。从军者,老子之"道"教你如何治军,其谈兵的精警使人神往。从艺者,老子之"道"教你如何治艺,传诸艺术的真谛。搞科技的、经济的、教育的,等等不同的人,都可以从《老子》中得到心灵的启迪。现代人照样能越过数千年的鸿沟与古老的《老子》沟通,在高节奏、高刺激下生活的现代人更能从《老子》这古老的智慧清泉中得到优渥的心灵疗养。这些"道"在以后的各篇中我们再加讨论。

帛书《老子》与郭店《老子》

《老子》有许多不同的传本,人们一直希望能从考古中发现更早的《老子》传本。

现代考古果然有所发现,和老子有关的有两件重大事情。一是,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两件帛书《老子》写本,今人分别称为甲本、乙本,其中《德经》在《道经》之前,与通行本的次第不一样。这版本距今已有两千多年,曾经成为当时所见到的最早版本。学者将这一本子和传统的本子对照,相差不很大。于是学者们更倾向于《老子》成书于春秋末年,或者是成书于春秋末年而后来又经过战国前期乃至中期的人增修而成的,因此在现存的《老子》一书中出现战国时期的一些痕迹。比如帛书《老子》有"万乘之主"、"万乘之王"的词语,这是战国时期才出现的词语。

二是,1993年湖北荆门市四方乡郭店村一处东周楚国的贵族墓中出土竹简本《老子》,分为甲乙丙三组,这是迄今所见最早的《老子》本子。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原始的传本。有认为作者是李耳(李聃),而今本则出自战国中期的太史儋之手。又有学者认为,这是经过儒家精心修改过的删节本。该墓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竹简的年代下限应该略早于墓葬年代。以上材料说明至少在战国中期《老子》文本已经固定并流传。考古发现让人们看到了越来越早的本子,逼近了原来的面目,对老子其人其书真相的讨论将更加深入了。

老子知音遍世界

现在,我们来看看老子的这一团紫气,是怎样飘到哪里就给哪里带来祥瑞,带来智慧的。这一团紫气不仅在中国飘了几千年,又飘出了国门,给世界带去了智慧的芳香。

据传,1788年,有一位天主教的传教士,将这团紫气带回了英国,《老子》开始了世界的漫游,而且所到之处受到真诚的欢迎。罗马天主教教士波捷第一个用拉丁文翻译了《道德经》。

1891年俄国圣彼得堡一位出版家询问托尔斯泰,世界上哪些作家和思想家对他影响最大。他回答说:受中国的孔子和孟子的影响"很大",而受老子的影响则是"巨大"。托尔斯泰真会说话,到底是大文豪,一是"很大"、一是"巨大",只相差一个字,而鲜明地凸现出不同的层次。在他的一篇日记中这样写道:"我认为我的道德状况是因为读孔子,主要是读老子的结果。"托尔斯泰对老子太喜爱了,他又开始翻译老子的言论,可以说《道德经》在俄国的流传,早期得力于他的编译本。这时俄国的一位大思想家、大文学家成了中国古代大哲人老子的知音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欧洲出现反思的热潮,当时中国的《老子》、《庄子》在那里非常流行,《老子》的德文译本就有五六十种。有一位牙科医生非常可爱,他不是汉学家,又不是文学家,但是他被老子的思想吸引住了,硬是凭着一本字典、一股傻劲把《老子》翻译了出来。这已经成为一段佳话了,实在令人钦佩!我有时候想,今天如果我们在坐地铁,或者是在坐火车时,看到有一个人在静静地读《老子》,大概会肃然起敬的。如果再一询问,原来是一西医,而且是一位牙科医生,那么我们也许会更加肃然起敬的,至少我会这样的。现代人读传统的古代经典,大约已经是一种奢侈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老子》、《庄子》依然受到西方人的欢迎,而且又增加了中国的《易经》、禅宗等,还有印度的大乘佛教等等。老百姓需要老子,因为老子对于受伤害的心灵的抚慰是一份良药。

政治家也特别喜欢老子。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第60章)这就是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煎一条小鱼,要慢慢地将它煎熟,要自然而然,不要多翻动,否则就使鱼破碎得不成样子了。据说美国的一位总统就很欣赏老子的这一智慧,他在"国情咨文"中就用这一理念来指导其经济政策。

科学家也喜欢老子。著名的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关于老子说过这样的话:"早在两千年前,老子就预见到了今天人类文明的状况","可能正是这个原因,他才写下了《老子》这部奇书。不管怎么说,使人感到惊讶的是,生活在科学文明发展以前某一时代,老子怎么会向近代开始的科学文化提出那样严厉的指控"。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当然哲学家对于老子更有兴趣了。西方的哲学家对老子有很高的评价,黑格尔把老子的思想和欧洲人的老祖宗的哲学相比,认为有着重要的共同之处,"有点像我们在西方哲学开始时那样的情形"。黑格尔尊崇老子哲学,把它同希腊哲学一样看成人类哲学的源头。

现代西方有一个大哲学家叫海德格尔,影响很大。他的思想和西方哲学逻辑的传统不一样,倒与中国的老子很合拍。比如老子说"有无相生",还说"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等等,他被这种思想触动,并有所沟通契合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