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序4:城中村改造要经得起历史检验(1)

未来没有城中村 作者:南方都市报


序4:城中村改造要经得起历史检验:

张育彪全国人大代表、深圳南岭村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

《南方都市报》总是在做别的媒体没有做也许永远不会去做的事情,比如,这一次给深圳正在消逝和即将消逝的城中村立传。哪天深圳彻底消灭了城中村,我不知道何处可以比较集中地找到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城中村的文字和影像资料,何处可凭吊追忆。毕竟,这一个个城中村身上所承载的源远流长的历史,远比深圳改革开放30年历史厚重得多。

我探访过香港新界的城中村。一栋栋老房子林立,虽有些年份,但社区环境很整洁,管理得很好,眼前看到的是居民们生活和谐的一幕幕。我就想,如果在深圳,不知道能否保留得下来,肯定命运堪忧。寸土寸金繁华之地,还容得下一片片低矮的老房子?说不定早就被推倒了,被一栋栋高楼大厦占领取代。建设固然重要,但不能轻管理。老房子一样可以住得舒舒服服。

我们总是在说,一个城市,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要有自己的文化、历史。文化可以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也可以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烙印,需要一处处具体的东西来表现、衬托,不是靠空谈来虚的。具体到被媒体称为“天下第一村”的南岭村,我们一直强调文化立村,因为我们相信,一切物质的东西都会消失,惟有文化生生不息,薪火相传。

所以,我们保留了20亩良田,作为南岭村后代的劳动教育基地;我们建了客家文化博物馆,在这里,你可全景了解南岭村的整个村史;我们拍有全村福……看不见的文化,则具体反映在南岭精神方面,劳动致富,共同谋富。同样是城中村,南岭村的基础条件最差,面积倒数第二,如今却成为整个南湾街道辖区集体经济最具实力的社区。若无文化支撑,何谈高速稳健发展?文化带动商业繁荣,南岭村要走出一条错位发展的路子,不走那些推倒重建的城中村的老路,城中村有它存在的价值所在。试想,若没有关内关外这一个个城中村,数以百万计的外地人口何处栖身?并非每个来深寻梦者都买得起房。

2010年3月5日,在广东省两会上的小组讨论上,我作了一个关于“三旧”(旧城、旧村、旧厂房)专题发言。“三旧”改造要突出绿色更新的理念。所谓绿色更新,是指旧村居的改造绝非简单的推倒重来,二次更新必须符合长远的发展,符合低碳经济,符合节能减排。有次,我在一份报纸上看到,广东的某个城市,现在是一年300多天看不到北极星,想看布满星星的夜空,越来越难。看完报道,我马上走出门口观察我村的天空,虽然下着小雨,还能看到三颗星星,我很兴奋。我村的“三旧”改造,不光是要对地负责,也要对天负责,要一年300多天能看到蓝天白云、晚上时常能看到布满星星的天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