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八月|はちがつ

字解日本:12岁时 作者:(日)茂吕美耶


 

正式名称是「盂兰盆会」(うらぼんえ/Urabon’e),但一般都简称「お盆」(おぼん/Obon)。这时期是日本民族大移动时期,除了从事流通工作或某些特殊职业的人,几乎全体都在移动。

有老家的回故乡,没老家或不想回或因故回不了故乡的人,干脆出国度假,此时高速公路塞车五六十公里是常事,机场水泄不通也是常识。每年四月黄金周、八月御盆以及年底年初,电视新闻都会报导「归省ラッシュ」(きせいらっしゅ/Kiseirasshu,省亲交通塞车)状况,以便让打算回老家的人规划行程。

日本人迎接阴魂的心态与中国人有点不同。日本人的鬼节与元旦一样,气氛均静谧、庄重,因为日本人迎接的阴魂是自家人、祖先。对日本冥府居民来说,阎罗王一年一度的放假,是他们回家与家人重逢的日子。

在当年过世且已过七七的阴魂,第一次归家称为「初盆」(はつぼん/Hatsubon)或「新盆」(しんぼん,にいぼん,あらぼん/Shinbon,Ni-bon,Arabon),家人要特别郑重迎接,门口或坟墓都悬挂纯白灯笼。且通常在八月十二日傍晚至十三日上午,要在佛龛灵牌前献上供品,十三日傍晚再于玄关前点上盆灯笼,最后在大门口或玄关前搁一只沙锅,沙锅内燃烧麻秆,以迎接自阴间回来的阴魂。日本人称之为「迎火」(むかえび/Mukaebi)。有些地域是七月十三日进行,冲绳群岛则在阴历进行。十六日再重复一次,将鬼送回阴间,这是「送火」(おくりび/Okuribi)。日本最有名的「送火」仪式正是每年八月十六日举行的京都「五山送り火」(ござんのおくりび/Gozan no Okuribi,五山送火)。

川端康成在《古都》中如此描述:「八月十六日的大文字是御盆节送火祭典。据说,在山上点火这习俗,是沿袭古人在夜晚送灵魂回虚空冥府时,往上空抛掷火把的旧俗而来。」

京都五山送火是在京都盆地四周山上分别用火把点燃「大」、「妙」、「法」三个文字,以及舟形、鸟居形火焰。二次大战期间禁止送火仪式,不过那时仍让当地小学生身穿白衬衫,于早上在山上排成「大」字。「大」字一划是八十公尺,二划是一百六十公尺,三划是一百二十公尺。

此传统仪式全靠几千名义工(包括童子军)撑持,义工在下午四点左右就要背着木柴或稻草上山,抵达山顶便马上架木材,夜晚七点举行祭祀仪式,八点之前要各就各位,光是「大」字,就有七十五处火床,六百捆薪柴,一百束松叶,一百捆稻草。

点火前,京都市内所有霓虹灯都会熄灭,而义工的点火时间虽仅有半个钟头左右,但观看者都会在火焰燃起时合掌默祷,电视台也会在现场直播或转播。

有些地域在「送火」时会将供品装在盆舟或灯笼内,点上蜡烛,放入河川大海,这叫「精灵流し」(しょうりょうながし/Sho-ryo-nagashi)或「灯笼流し」(とうろうながし/To-ro-nagashi),相当于中国的放水灯民俗活动。

鬼节期间,也有人在玄关装饰「精灵马」(しょうりょううま/Sho-ryo-uma),用牙签或竹子当四肢插在黄瓜和茄子上比拟为牛、马。黄瓜是马,让阴魂快快回来之意;茄子是牛,让阴魂慢慢回阴间之意。

冈本绮堂的《昔日东京的夏天》随笔中,另有一段描述盂兰盆草市情景:

最近行精灵祭的家庭逐渐减少,而且迎火送火时用的秋草也大多从附近蔬菜店买来,各地的草市似乎逐年凋零。不过以前的人大抵会特地出门买秋草,各地草市生意都很好。

平日看不到半棵树的市内,草市当天夜晚就化为往昔的武藏野,放眼望去到处积满了秋花秋草,而在秋草间摇来晃去的盂兰盆灯笼,看上去像在草丛中忽隐忽现,呈现某种诗意风情。只是,这光景现今只能在江户岁时记插画中看到了。

的确,现代日本许多大都市已罕得见到草市,但东京中央区月岛西仲通商店街(通称もんじゃストリート/Monja sutori-to),每年七月十二、十三、十四日这三天会举行「月岛草市」(つきしまくさいち/Tsukishima Kusaichi)。这地区距离银座很近,却可以享受江户时代庶民区的「下町」(したまち/Shitamachi)氛围。

一般说来,日本人每年例行的扫墓时期有三:三月二十一日(春分)前后一星期、八月「御盆」、九月二十三日(秋分)前后一星期。即便没坟墓可扫的人,老家也一定有佛龛。而所谓老家,是长男家或继承香火的男子家。嫁出去的女儿,按理说,应该到婆家帮忙主持此例行节日,所幸一年有三次,可以轮流到婆家、娘家过节。

提到坟墓,我想起「企业墓」(きぎょうはか/Kigyo-haka)。众所周知,曾经撑持日本经济完成高度成长的栋梁是日式经营。而所谓日式经营是企业方面固守「年功序列」(ねんこうじょれつ/Nenko-joretsu,依入社年数与年龄每年加薪并提高职位的人事制度)与「终身雇用」(しゅうしんこよう/Shu-shin koyo-)习俗,员工方面则坚持彻底为企业竭尽忠诚的经营方式。这与江户时代武家阶级的武士与家臣,或庶民阶级的主人与掌柜关系一样,两者间的羁绊并非西方社会雇主与员工那种利害关系所能比拟。

这种日式经营象征正是「企业墓」。日本一些与佛教因缘深厚的寺院灵山,例如和歌山县(わかやまけん/Wakayamaken)高野山(こうやさん/Ko-yasan)、京都比睿山(ひえいざん/Hieizan),墓地内都可寻到刻有闻名全球的国内一流企业名称墓碑。

据说此风潮是战前兴起,首倡者是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まつしたでんきさんぎょうかぶしきかいしゃ/Matsushita  denki  sangyo-  kabushiki  kaisha),不过松下电器于二○○八年十月一日改社名为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英文是Panasonic Corporation,集团全体员工有三十一万余名,年度总销售额已超过九兆日圆,在日本仅次于日立制作所(ひたちせいさくしょ/Hitachi seisakusho)。

战后,随着经济成长,「企业墓」数量也逐渐增多。目前光是高野山就有百座以上,比睿山有五十座以上,其他地方更是不计其数。说是「企业墓」,其实不是企业的坟墓,而是“家臣”纪念碑。社员若于任职期间因故过世,名字都会刻在「企业墓」墓碑上。而且企业干部会一年一度到墓地举行追悼会。这正是「企业=家族」的思想。也正因为有这种血脉相连的团结心,日本才能荣登经济大国宝座。

遗憾的是,九○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后,企业缩编火舌横行全国,不少公司因倒闭而任「企业墓」凋零、风化,真是应了「朝荣夕灭,旦飞暮沉」这句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