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培养自省习惯,努力改变自己
自省的目的,就是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以敬畏之心自觉地约束自己。只有正确认识和评价自我,才能有自知之明。
人人都有缺点,都有不足,学会反省可以使我们克服缺点和不足,可以帮助我们明辨是非善恶。一个人,只有习惯于自省,才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一个人,只有习惯于自省,才能在自省中找到解开人生谜团的钥匙,同时锤炼自我的完美品质。
一个青年,有一天在街角的士多借用电话,他用一条手帕盖着电话筒,然后说:“是王公馆吗?我是打电话来应征做园丁工作的,我有很丰富的经验,相信一定可以胜任。”电话的接线生说:“先生,恐怕你弄错了,我家主人对现在聘用的园丁非常满意,主人说园丁是一位尽责、热心和勤奋的人,所以我们这儿并没有园丁的空缺。”
青年听罢便有礼貌地说:“对不起,可能是我弄错了。”跟着便挂了电话。
士多的老板听了青年人的话,便说:“青年人,你想找园丁工作吗?我的亲戚正要请人,你有兴趣吗?”
青年人说:“多谢你的好意,其实我就是王公馆的园丁,我刚才打的电话,是用以自我检查,确定自己的表现是否合乎主人的标准而已。”
人不自省,难以进步,难以完善自我;坚持自省,就能够多一点谦虚,少一点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成绩和长处。在生活中,只有不断自省,才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李开复博士给我们总结出了一套自省训练法:先拿出一个小本子,在每月第一天的时候,总结一下你在上个月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处,用客观的态度反思失败的根本原因,或请你的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失败所在,并把这些失败的原因罗列出来,然后寻找解决方法,改进计划;到每个月的最后一天,对自己的执行计划再作一次评估,然后再请你的老师和同学监督你是否兑现,如此长久地坚持下去,就会养成自我约束、勤于自省的好习惯。
除了李开复博士的自省训练法外,以下三点大家也可以借鉴,相互学习:
(1)通过对自我言行的回顾和反思来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的方法,以“一日之所为”,“一日之功过”来校准、对照和检查自己,对自己得出正确的认识。
(2)对自己的言行做出规定,经常对照检查。针对自己所要努力的方向或改正的缺点,选择一些警句名言,书写出来,挂在室内,或夹在书本里,时时对照提醒自己,改正缺点,不断进取。
(3)人们在交往过程中通过彼此间的认识和比较,从而形成自我认识和评价,应经常注意观察发现他人优点和长处,用自己的言行和其他人比较对照,从中认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断在学习和工作中改正自己的缺点,从而实现自省修养的目的。
第五节
拥有一个宽广的胸怀
有人曾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一个人是否具有宽广的胸怀,是判断这个人人品的重要标志之一。如果具备宽广的胸怀,这个人无论何时何地都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如果这个人心胸狭窄、小鸡肚肠,那么这个人则很难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胸怀是做人的肚量,也是一种境界。
宽容他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