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俞敏洪:如果你没有别人聪明,那你就…

读大学怎么读 作者:长安遥遥


俞敏洪创办英语培训班的时候,全国已经有好多家类似的英语培训班,但为何唯独新东方能脱颖而出,因为俞敏洪提倡了“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文化理念和做事方式。

而这种“比别人做得好一点”的思想,早在俞敏洪大学时代已经深入到他的人生哲学中。

俞敏洪刚进北大的时候,因为浓厚的江苏农村普通话而被“边缘化”,对于一个学习英文的学生来说,缺乏沟通和交流是学好英语的最大障碍。老师曾经这样批评他:“你除了‘俞敏洪’三个字能听懂外,恐怕再没有什么能听得懂了!”可想而知,俞敏洪当时是何等的自卑。

但是,他是一个不甘心被忽略的人,他决心改变现状。后来,他每天戴着耳机,在北大语音实验室废寝忘食地练习英文听力;他从小书店里买了一套《新概念英语》,抱着大录音机,钻到了北大的小树林里,开始了他的疯狂之旅。

俞敏洪几乎一天十几个小时狂听狂背,经过两个半月的魔鬼训练,他不仅能听懂任何人所讲的任何英文,而且成了会听英文、会说英文的人。

后来,创办新东方后,他就把新东方定位为对人的培养和成长的教育,不是单单对英语水平的教育。他说:“搞教育不能纯粹以赚钱为目的,赚钱是教育的副产品——如果把服务做好了,教育的发展资金自然就来了。”所以,新东方这两点超过了别人。当时办培训班的不少都是赚到一点钱以后就不肯放手,而俞敏洪把前两年赚到的钱全部返还到学生身上去。

正因为比别人多做了一点点,做好一点点,俞敏洪的新东方才在浩瀚的英语培训班里乘风破浪、独领风骚。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是一种勤奋主动的精神,是一种永不言弃的毅力,是一种永远向上的努力,当然,这也是走向成功的至理名言。今天你比别人多做一点,明天你的希望就会比别人多出许多。

现代社会处处充满竞争,如果我们只是把完成任务做为自己的工作目标的话,就永远不可能拥有真正的成功。人只有在不断的自我超越中才能持续成长,而生命也会在持续的成长中不断完善,最终走向成熟。如何实现自我超越呢?我们不能满足于完成任务,而是要比别人所要求的多做一点,比自己所能做的再多做一点。尽管我们这样做了之后也未必就能成为最好的,但至少我们已超越了自己。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点,你就是优秀的!

第三节

成功必须练就三种忍受能力

忍受孤独的能力是成功者的必备条件;忍受失败的能力是重新振作的力量源泉;忍受屈辱的能力是成就大业的必然前提。这三种能力是一个人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三大要素。如果不具备这三种能力,一个人最终难成就大业。

1.学会孤独

在北大,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既不会说普通话,也不会吹拉弹唱,无论是谈吐或见识,都远远逊色于城里的孩子。这种学习环境最终导致了俞敏洪成了一个被北大遗忘的人。他的大学时代,基本上是“一个人的大学”。

回首当年的大学生活,俞敏洪非常感慨:“我是农村来的,普通话讲得不好;极易产生自卑情绪。所以除了跟宿舍几个人认识外,跟北大的任何一个人都不认识。我在大学的最大损失之一,就是没有参加任何大学生的活动。后来,我深深地体会到,大学生的活动实际上是很重要的。它对一个学生锻炼自己的心态,锻炼自己开朗的个性,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没有学到这些东西。所以说,我在北大的5年,过了一种比较痛苦的生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