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是我们搞错了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在用餐的时候,孩子们会把自己的椅凳放好,再去拿自己的餐具,也有的孩子会坐在餐桌旁等待,会有好朋友帮助他将餐具取回来,直接用餐就好了,这样的活动是孩子们生活中的一部分,而生活也总会有一些小小的岔子在等待着孩子们去解决。

晓予弟弟:“我们不要叫老师了,可以自己解决。”轻声和悦儿商量,似乎在说我们还是不要惊动老师的好。

悦儿妹妹带着哭腔说:“那是我的凳子”,情绪似乎也很激动地说明自己的立场。

晓予:“桌子里面还有位置,你干吗坐在了我的凳子上?那是我的。”虽然我不希望老师过来,但是悦儿你要知道,是你搞错了。

悦儿:“不对,是我拿的凳子。”悦儿还是认定就是自己的凳子,是你搞错了。晓予:“你可能记错了,是我的。”我怎么会搞错,是你记错了。

悦儿坚定地说:“那就叫老师来解决。”悦儿亮出了自己最后的建议。晓予赶忙劝说:“老师来了,问题也不是就没有了啊。”我是哥哥,这点事情还要老师来,老师来了还是不能解决啊。

悦儿:“那你可以说啊,告诉我啊为什么要抢呢?”有话不能好好说,非得要用抢的方式啊。晓予:“你也可以往边边儿一点儿啊,里面还有位置啊!”你这悦儿,什么叫抢啊,你明明看着里面还有位置就是不挪一挪。

悦儿:“那个本来就是我拿的啊,为什么要到边边儿上去!”嘿,为什么呀。

拿错凳子是生活中容易发生的事情,我看两个孩子自己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虽然没有解决出个结果来,但是已经在告诉对方,该怎么面对,这就是很好的结果了,我让助理老师在他们辩解时又准备了两个椅凳。

我不想让孩子们觉得是他们其中某个人没有把事情做对,才给别人带来麻烦,也不想让孩子意识到是自己不好,才把事情做错了。于是,就想请他们另坐位置,这样就不会让两个孩子中的一个人觉得,我坐在了原本属于我的位置,而你记错了。这样的结局,对于哪一个孩子都是一种伤害,我想没有人愿意伤害到自己的玩伴。

于是,我说:“是我们错了,孩子们。”

晓予疑惑:“什么意思?”

我:“是我们没把桌子和椅凳准备好。”

晓予:“为什么呢?”

我:“人有的时候就没有将足够多的椅凳放在餐桌旁,人有的时候就想坐自己的位置,但就是没坐到,现在,我们可以坐那两个位置可以吗?很舒服,怎么样?”

我没有直接回答晓予的问题,但当我说完了以后,晓予也似乎已经知道了答案。有些问题的答案不会因为是我们成人理解的,就是孩子最想知道的。

悦儿和晓予看了看那边的位置,高兴地拿上餐具过去用餐了。

我用“是我们搞错了”这样的话,会让孩子感受到安定,不会有被指责的感觉,大家可以一起来解决问题出在哪里,不要让他们感觉在老师眼里我做的是好的而你做得不好,也不要让他们觉得在老师眼里我做得不对而别人做的是对的,这种感觉会让孩子不服气或者认为不公平。我们可以做的是让孩子觉得是在被关注的情况下公平地将问题解决了,这样他们会很愉快地重新看待眼前的这个问题,也会重新看待自己和朋友。

同时,也许是老师的工作不完善,有可能给孩子带来不方便,这种情况应该是存在的。老师先承认问题,这样对孩子的影响是:有问题,不要拒绝问题,也不要害怕是自己制造了问题,有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解决的办法会让大家都满意的,不是总让自己受委屈。在这样的影响下,孩子们愿意站出来用积极的方式来解除困难,而不是把困难隐藏起来。

在孩子们还很小的时候,他们就会表现出比较自私的状态。他们不会像我们大人理想中所期望的那样,希望孩子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做出一些让步,或者在有人和自己孩子抢玩具的时候,就会鼓励自己的孩子先让人家玩,之后咱们再玩,这才是与人合作的智慧选择。可是这也许是某些成人与成人之间的做事方式,不是孩子们的。在他们这么大的时候,需要的是更多的拥有,而这样的拥有是来自于大人智慧地给予他们,才能帮助他们长大了有力量更多地付出,而我们大人在孩子面前,就是要呈现出无私的状态来帮助孩子们,给予他们能量和支持,让他们在小的时候储存够了,长大了才能达到我们期望的理想状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