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脸皮儿薄的人比较敏感(2)

给孩子当下的幸福 作者:马丽娟


但是,还没等所有人整理出个头绪来,有人就说他们不和他玩,去找老师。这种事情发生得多了,那些孩子们也会判断,明明没说他,他非要告诉老师说我们说他了。那么,他们就会做出“干脆不和他一起工作”这样的决定,也就从愿意和他玩变成真的不愿意和他玩了。

这种现象挺微妙的,只有长时间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的人,才会发现这里面的原因。

看似被拒绝的敏感孩子回家之后,告诉家里人,小朋友不和他玩,成人就会找老师说自己的孩子对小朋友的拒绝很敏感,孩子很受伤害。

所以,我们成人特别是老师必须要帮助这个看上去被拒绝的孩子,使得这个敏感的孩子能和大家一样,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

当然,帮助一个人融入到大家的活动中,还要看是这个孩子本身就敏感,还是后来被暗示得敏感。如果是经常由于外界的作用使得一个不属于敏感的人而敏感的话,那就是另一种情形了。于是,老师会思考这个孩子为什么会敏感,其他孩子为什么不像这个孩子这样敏感。

说到敏感这个词,现在生活中真是很常见,说自己孩子敏感的人也真是越来越多,不知道他们都是怎么来界定自己的孩子敏感的,具体到对什么而敏感。总之,这个词在人们眼前出现的次数是太多了,也许人家是在指孩子对绘画敏感,对音乐敏感,对数理逻辑敏感……

但是就有人专指自己孩子在儿童群体中,被人拒绝而敏感。

我们说,我们培养的孩子要具有生存能力,具有应对儿童社会中所遇到的困难的能力……

但是,通过很多案例,我发现:只要父母总说自己的孩子很敏感,不希望孩子总是处在被人拒绝的境地,没过几天这个孩子就真的对周围小朋友的反应表现出焦躁、不安,很影响孩子和其他人的正常交往。这样的情形也让孩子的处境真的变成成人担心的那样,因为我们不能知道成人在孩子面前是怎样表达他们理解的敏感的,他们让孩子接收到的信息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些都会决定对孩子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是消极的影响。

就像有一个妈妈总是当着自己孩子的面,说她对幼儿园里某些做法有多么的不满。她的孩子竟然在上幼儿园的时候说:“老师你知道吗?我妈妈她可丑了!她都老了!她可丑了!”说这话的时候孩子的脸上真的带着厌恶的表情。

孩子为什么说“自己的妈妈很丑……”,发生这样事情的原因是,就像一个孩子看到两个成人吵架,不管谁有理,在孩子看来,这两个吵架的人都不好。于是,这个孩子会认为幼儿园和妈妈都很丑陋,都不安全。

也有很多成人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太过敏感,班级中的大孩子又都那么强势,他们在一起玩的时候,会不会伤害到自己的孩子。有的成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总是处于追随别人的位置,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变得有力量起来。

但这些似乎和敏感没太大关系,但人们就会理解为是孩子敏感而处理不好和小朋友的关系,使得他的社会性能力不够强。

这真的不是一个理想的暗示,虽然成人没直接说出这种担心和不信任,但是,成人由内而外散发的全都是这些信息,孩子真的会感受到它的压力。

无论是我们成人还是孩子,不管遇上了多么困难的事情,都会有解决办法的。孩子上幼儿园一定会遇到困难,而成人用担心和不信任孩子能应对这些问题的态度,是帮不了一个孩子真正学会面对问题的。

当自己的孩子加入儿童群体比较困难时,特别是在他的群体中有一个或是两个孩子总是排斥、拒绝他,使得孩子没有机会和大家在一起玩游戏时,那么,老师可以做的是将那群体中的一个孩子带开,给他重新安排一个工作,让留下来的那个孩子和那个被排斥的孩子玩儿。或者,老师可以请那个总是挑头拒绝别人的孩子和这个被拒绝的孩子单独玩儿,这样会改善孩子们对这个被拒绝的孩子的态度。

作为家长,为了改善自己孩子和其他孩子的关系,两个孩子的家长可以同时到幼儿园里接这两个孩子,或者可以邀请孩子们互相去自己家里做客,这样也可以帮助他们建立好的关系。

同时,也请家长朋友不要表露出对幼儿园工作的担忧或是不信任,或者说某个老师的能力不够等等信息给自己的孩子,这样会使自己的孩子处在一种消极的生活状态中。

还有,当我们确定自己的孩子不喜欢另一个孩子时,成人也千万不要在自己的孩子面前提他不喜欢的那个孩子的不足之处。否则,孩子就更不愿意面对那个孩子了,因为当听到了关于那个孩子那么多消极的信息之后,让孩子再一次去面对那个孩子时会更有压力。

而老师还可以将那些经常在一起玩的孩子分成两组,让其中的一组和这个经常被排斥的孩子、被欺负的孩子玩,让另一组做别的工作,过一段时间,基本上就不成问题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