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民政府开张大吉(1)

中国1927·谁主沉浮 作者:叶曙明


在国民党的历史上,这个政党的组织形式,一直介乎秘密会党与现代政党之间。它有两次告别会党的机会,一次是民国初年宋教仁在北京组织国民党,搞议会政治,另一次是孙中山在广州改组国民党,搞联俄容共。第一次“以英美为师”,结果碰得头破血流;第二次“以俄为师”,走“一个主义、一个领袖、一个政党”的道路。这种政治主张,在血缘上,与秘密会党本来就是近亲,因此,转型得以顺水而行。

孙文去世后,1925年5月18日,国民党召开一届三中全会,由戴季陶起草的《接受总理遗嘱宣言》,开始把孙文称作“唯一的崇高伟大仁慈之父师,不可复作”;对于孙文的既定方针,“吾党同志惟有全体一致奉行总理之遗教,不得有所特创”。在《关于接受遗嘱之训令》中,则更进一步宣称:“盖总理实为世界之圣哲,中国之救主,而本党同志之父师。”并明确规定:“以后本党一切政治的主张,不得与总理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之宣言政纲及九月十三日宣言、十一月十三日宣言之主旨相违背;凡违背上述主旨之议案,无论何级党部,概不得决议。”

孙文遗教,即国民党之圣经,只能无条件服从、执行,不能怀疑,亦不能创造发展。这一造神运动的模式,在中国的政治史上,陈陈相因,乃至登峰造极,实在不能完全归咎于领袖个人性格,而是一种潜伏于中国文化的基因使然。要消除这种基因,没有几代人的努力,恐亦难以见功。

孙文一生是武力统一论者,但他始终未能统一中国,不特如此,连广东也未能统一。孙文生前曾多次发动东征,1923年4月至9月,围攻惠州古城长达五个多月,无功而退。1924年3月至8月,二度围城五月。惨烈的兵燹,使惠州四乡几成废墟,飞鹅岭下,西湖之侧,原有小黄塘、大黄塘各乡,人口稠密,现在已经满目荒凉,一片凋零,人民不知去向。1925年1月,滇桂联军第三次围攻惠州。

2月,蒋介石率领粤军主力,开始东征。军校两个教导团,加上第二期在校生组成的一个步兵总队、一个炮兵营、一个工程队和一个辎重队,还有第三期学生组成的“入伍生营”,人马威仪,浩浩荡荡,随军出发。

4月23日,廖仲恺和蒋介石、加伦坐船离开广州,到汕头和许崇智商量应付办法。蒋介石对与滇、桂军开战,信心不足,建议坚守东江,占领闽南,待兵力稍事休整之后,再收复广州。这是当年陈炯明走过的路子。但加伦极力主张保卫广州,不惜与杨、刘一战。

28日,继续开会,围绕“是要广州还是要福建”,进行激烈讨论。许崇智坚决反对攻打广州,认为陈炯明的军队会乘机袭击他们的后路。但廖仲恺已被加伦说服。他也承认,由于孙文逝世,政府在外省籍军队中的影响一落千丈.如果现在不战而退,只就表明政府软弱无能。加伦和廖仲恺都主张,广州作为政治和财政根据地,要不惜一切代价加以坚守。蒋介石犹豫再三,最终也表示同意回师。

5月13日,汪精卫从北京回来,没到广州,先行到汕头。10月13日,全体将领集中汕头,包括汪精卫、廖仲恺、许崇智、蒋介石、加伦,以及湘军、第一军和第三军的参谋长、粤军第三师师长、粤军第一师参谋长,就是否与杨、刘开战,作最后的讨论。最后坚决放弃了进军福建的主张。全军回省,遂成定案。决定由蒋介石担任总指挥,所有进军广州的军队,一律系红领巾为标识,打国民党军旗,取代省旗。5月14日,廖仲恺、汪精卫二人,离开汕头赶回广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