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当代文学的转型是如何完成的(4)

书生的困境:中国现代知识分子问题简论 作者:谢泳


 

6月19日,又集中发表交通中学学生夏天笑《反动文艺作品阻碍我进步》、苏南太仓师范学生明月《我的青春的岁月是这样被腐蚀的》。

革大外专学生罗夷的《坏书使我多少的日子在迷迷惚惚中过去》,对无名氏和徐訏进行了批判,说他们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

6月28日,发表育才中学学生《我曾经迷失了青年人生活的方向》,除了批判徐訏的小说外,特别说:“当我第一次读到《年轻人,让你的青春更美丽吧!》与《谁是最可爱的人》时,我激动地流下了眼泪。”另外发表晏摩氏女中学生张仟琴《清除肮脏的思想向幸福的生活前进》、清心女中学生孙凝云《把坏书送到造纸厂去,再造成纸来印对我们有益的书》、苏南吴江乡师学生周子基《检查我轻视劳动人民的思想根源》。

6月20日,《文汇报》邀请了一部分青年学生举行座谈会,参加座谈会的学生是:

沪江大学:孙伯雍 乔尚义 

大同大学:金玉琴 钱家栋

圣玛利亚女中:余英华 容舜华 邹霞 杨 谖 郦曼茵

清心女中:张秋云 孙凝云 洪美霞 蒋有吟

时代中学:蔡文伟 陈伯海 胡逵吉

中西女中:王丽玲 陶妙珠 陈绮玲 赵无宣 余曼珍 

震旦女中:钟筱春 邹小燕 张爱云 顾 馨 樊秀英 俞汝智

晏摩氏女中:刘英伦 左月芬 张蓓玲 谈筱佩

6月29日《文汇报》以《坚决肃清反动文艺作品的坏影响》为题,报道了这次座谈会的情况。报道共分为两部分:反动文艺作品怎样毒害了青年同学?认识了反动文艺作品的危害性,决心以实际行动肃清其影响。同时还发表了圣玛利亚女中学生郦曼茵的一篇文章《我要改正错误立志做一个好青年》,算是对这次讨论的总结。

三 思想改造对青年的影响

《文汇报》的这次讨论没有什么特殊的历史背景,可以把它看成是一家报纸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选择的一种编辑方式。

1952年6月,正是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达到高潮的时候。一家报纸为了配合当时的形势,选择读者参与的讨论方式来对文学作品进行批判,这在50年代是很常见的。之所以选择了这一个案来做为分析文本,是因为这个看起来常见的文本,恰好包含了许多历史内容。

50年代初期,文学界较早发生的一件事是对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的批判。当时丁玲在《文艺报》上以给作者写信的方式,对这篇小说进行了严厉的批判。

萧也牧从解放区来,是一个延安作家。他的这篇小说其实并没有什么新东西,就是因为写了一些平凡的日常生活和一些小人物身上的缺点,就被看做是小资产阶级的情调。如果放在二三十年代,这根本算不了什么,丁玲早年的任何一篇小说,都远在这篇小说之上。但这是一个不同的时代,对于丁玲来说,经历了延安时代的生活,她已经不再是早年的丁玲了。在当年到过延安的自由作家当中,和早年自由作家区别最大的,一个是何其芳,一个就是丁玲。经过延安时代以后,几乎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种人。丁玲50年代初对萧也牧的粗暴批评,使萧也牧后来被迫在《文艺报》上做了检讨。3 

为什么对于像萧也牧这样的作家和作品都不能容忍?就因为那样的作品太温情了一点,有小资产阶级的趣味。在50年代初期,萧也牧竟然用了《我们夫妇之间》这样一个题目。虽然当时批评这部作品的人没有从题目上做文章,但萧也牧的这个小说题目实际上有一种象征性的意味,因为他写了夫妇之间,而夫妇之间肯定是要有爱情的,有爱情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这就是当时的逻辑。

《文汇报》这场讨论发生时,全国正在经历着对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运动、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以及抗美援朝。这三件事情的核心内容实际上是重叠的。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反掉知识分子身上崇美、恐美、迷美思想,而改让他们相信苏联的东西。高等院校的院系调整,其核心也是要让在当时中国高等院校已经有相当传统的美国教育思想改换成苏联的教育思想。至于抗美援朝,则更是要让人们看清楚美帝国主义的本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