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1 咏华清宫[宋]杜常(1)

千年霜月千家诗 作者:江湖夜雨


11咏华清宫[宋]杜常

行尽江南数十程,晓风残月入华清。

朝元阁上西风急,都入长杨作雨声。①

①朝元阁:华清宫内的一座宫殿。长杨:秦代旧宫名。植有垂杨数亩。

杜常是北宋人,和王安石、苏轼他们同一时代。他是杜太后的族孙。杜太后是宋太祖赵匡胤和宋太宗赵匡义的妈,当年逃荒时,杜氏用一个扁担两个箩筐,挑起两个未来的小皇帝奔走在大道上,被世外高人陈抟老祖看到,感叹道:“谁说当今无真主,两个皇帝一担挑!”

不过杜常并不是靠祖荫当上官的,人家也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以太常寺官职发遣到陕西秦、凤等地执管提点刑狱的事务,这首诗大概就写于此时。所以这第一句“行尽江南数十程”,有的本子是“东别家山十六程”,这倒符合实情实景,杜常从开封到陕西不会绕江南转一圈的。

这首诗连用好几个地名:江南、华清(宫)、朝元阁(在华清宫内)、长杨(秦代旧宫,汉时扩建,南朝陈后主亦有长杨殿),却远不如李白的那首“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更流畅自然。而且到了宋代,唐代的这个“皇家顶级洗浴中心”,早已破败不堪(后来唐室视此为不祥之地,不再来此),华清宫、朝元阁、长杨宫什么的统统成为废墟遗址,杜常这样写,还是犯了宋人的通病,对着书本空发议论而已,并非由实事实景而发。“晓风残月”一词也不是他原创。柳永那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远比他早。

总而言之,此诗可圈可点之处甚少,写得非常平庸。历代诗集中像这种档次的,可谓车载斗量,多极了。依我看,咏华清宫的诗,当然还是小杜这三首最好: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