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3 题邸间壁①[宋]郑会(2)

千年霜月千家诗 作者:江湖夜雨


郑会还有一些小诗,极具情致,读来饶有趣味:

梅花

江梅谷寻树槎枒,雪片飘零梅片斜。

半夜和风到窗纸,不知是雪是梅花。

静夜时分,风吹雪片,风吹梅瓣,花如雪片,雪如花瓣,梅如雪,雪如梅,这等情景,读来满纸诗意盎然。

斋中独坐

香杀柑花麝不如,晚窗重理读残书。

饥乌只道无人在,偷觑盆池一个鱼。

这首诗也很有意思,诗人在书斋中独坐读书,此时柑花正放,香气怡人,在这一片静谧之中,一只饥饿的乌鸦,悄悄落下来,窥伺池中养的那条鱼,想找机会叼起来吃掉。此情此景,可谓静中有动,以动衬静,和古诗中常用的“蝉躁林愈静”之类的手法有相通之处。

此外,诸如“小栏干上夕阳红,古树根头雪未融。落尽梅花人易老,主张杨柳是春风”(《竹月亭》),“斫藕敲瓜酒面凉,片云如墨不成章。东风忽遣雨西去,相对两乌行夕阳”(《夏日吴园》)等小诗也耐人咀嚼,不落俗套。明代徐渭的题画诗“东篱蝴蝶闲来往,看写黄花过一秋”,大概也是借鉴了郑会诗中的“无钱可买东风醉,自写唐诗过一春”。

《千家诗》所选的郑会这首诗,写得也不错。郑会自己于旅途之中题诗于客邸之壁,却借家中妻子对自己的思念来写相思之情。

荼蘼开于春末,正所谓“又是春残也,如何出翠帏”?重门深掩,燕子闲懒,玉钗敲断,红烛冷残,心头的寂寞自不待言,家人惦念着远行人,每天为他计算着行程,大概此夜正说着:“该到了常山这个地方了吧?”

不过这种手法,并非郑会独创,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中就评赞杜甫《月夜》诗是“心已驰神到彼,诗从对面飞来”,后来此手法为众诗人所惯用。白居易就有诗:“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王建也有诗:“家人见月望我归,正是道上思家时。”杜荀鹤也有:“想得故园今夜月,几人相忆在江楼。”李商隐那首“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更是回环曲折,将意思递进了一层。

然而,郑会这首诗虽然袭用了前人的意境,但画面感强,宛如一张工笔仕女春愁图,相比之下,那些唐人的诗,往往是“写意”型的,纯在意胜,笔法远不似这般细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