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 9~12个月宝宝的互动游戏(12)

和宝宝一起做的游戏大全 作者:药志胜


意力转移到后面时,前面的大人可以学狗叫引起宝宝兴趣。宝宝前后来回看,从而锻炼宝宝的脖颈转动能力。

于博士温馨提示:

这个游戏应在宝宝吃饱后,精神状态良好,没有疾病的情况下进行。爬行的场地应该宽敞,最好是在地上。如果在床上爬,父母一定要照顾到宝宝的安全,防止宝宝在爬的过程中掉下去。爬行的场地上不应有硬的玩具,以防弄伤宝宝。

妈妈须知:

对宝宝来说,“声音”不仅是听觉刺激,对学习语言、情绪发展也息息相关,影响极为深远。适度且丰富的听觉刺激,能使听神经的构造趋于完整,并且吸引宝宝去学习他(她)所听到的声音、记忆声音,并配合自身的生理发展,进而尝试发声、累积词汇,进行更精致、更协调的运用。家长若能清楚了解宝宝从“听”到“说”的发展历程,便能善用声音游戏,及早为宝宝累积发展的基础。

这里铃声响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听觉,锻炼宝宝腰部灵活性。

游戏步骤:

1、选择四种能发出不同声响的玩具。

2、让宝宝坐在中间,四个大人从四个方向(东南西北)依次摇铃。

3、第一个人摇响后,可以呼唤宝宝转头转身寻找摇铃人。摇五六下,再换第二个人摇,看宝宝的转动情况,再依次到第三个人、第四个人,铃声依次响起。

4、随着铃声的变化,宝宝会进行视觉和听觉的追踪,身体也会扭动起来。

游戏互动:

宝宝总是充满好奇心,当四个大人轮流摇铃时,宝宝的好奇心完全被激发出来。他(她)甚至会爬到大人身上想找到声源。每个大人都应该笑嘻嘻的,笑容会让宝宝的心情不会因为找不到铃铛而沮丧。大人每次摇铃前也可以提醒宝宝:“我要摇铃了”,宝宝会迅速地转身看这个大人,以确定铃声是否真会响起来。这样宝宝不仅增强了分辨声音来源的能力,也让小腰更有力。

于博士温馨提示:

如果宝宝找不到摇铃人,大人可以让宝宝看到手中的铃铛,然后继续游戏,重复几次,宝宝就会随着铃声转动身体。

妈妈须知:

听觉启蒙和语言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听”,看似被动地接受信息,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存在。没有听的累积,势必会减少宝宝学习的动力及能力,导致日后运用语言时产生困难。

拍拍手,点点头

游戏目的:

训练宝宝手的灵活性和双手的配合度;同时运动与语言的结合,可以让宝宝更容易学会说话。

游戏步骤:

1、在集体活动中让宝宝围坐一圈,家长坐在宝宝后面大家一起拍手点头,“拍拍手,点点头,拍拍手,点点头”。

2、宝宝刚开始很难做到,家长可从背后握住宝宝的小手做拍手动作,慢慢地让宝宝自己做,节奏不要太快,让每个宝宝都能看到家长的动作。

3、 集体“拍手”游戏后,妈妈要及时检查宝宝的成效:在不动双手的情况下喊“拍手”,如果宝宝知道“拍手”的含义,开始拍手,就说明妈妈成功触动了储存在他(她)脑海中的记忆模式。

游戏互动:

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宝宝会显得比平常要乖很多。大人这个时候可以在其他人面前夸奖宝宝,让宝宝知道这样会让大人感到高兴。游戏开始时,大人帮助宝宝做,然后宝宝就可以自己随着节奏做了。随着学会的动作越来越多,宝宝就更渴望自己能说话,这样就不用等家长来说口令了,自己就可以玩了。

于博士温馨提示:

注意宝宝情绪,如果宝宝不高兴就要安抚宝宝的情绪。多赞美宝宝,然后慢慢引导宝宝继续玩这个游戏。

妈妈须知:

年轻妈妈千万不要犯这样的错误:若宝宝指着水瓶,你马上明白这是宝宝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这种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会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宝宝不用说话,你就满足其要求了,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所以当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她)一个空水瓶,他(她)拿着空水瓶,想要得到水时,会努力去说“水”。

宝宝学小熊

游戏目的:

让宝宝身体与语言结合,开发宝宝的语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