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遇见你,又能怎样——《唐风·绸缪》(1)

诗经往事:爱在荒烟蔓草的年代 作者:闫红


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绸缪束楚,三星在户。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通常的解释,《绸缪》是一首与婚礼有关的诗:“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良人。”据说春秋时候,娶亲多是在傍晚,暮色还未完全降落,三两小星已经挂在天边,光线柔和如梦,却恍恍惚惚得让人心悸,就在这样的光景中,新郎与新娘初初相见。

“今夕何夕,见此粲者,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按照多数释者的说法,这是大伙儿对于新郎善意的打趣:今天是啥日子啊,你见到这么漂亮的女人,老兄啊老兄,你拿这漂亮媳妇怎么办啊?

一惊一乍的口气,带着戏谑和夸张,转脸却跟同伴调皮地眨一眨眼睛,分明是要可着劲儿煽乎那不知所措的新郎官,为两个人的洞房花烛夜做足铺垫——被大伙儿这么着一撩拨,这俩人不会再拿对方当外人了吧?

想象彼时的情景,烛影摇红,福瑞满堂,满地的瓜子皮都透着喜气(假如那会儿瓜子这种零食已经普及了的话)。这种人间欢悦,颇为可喜,尽管如此,我还是不觉得,这首诗只可以有一种解释。

学者们认为这段文字跟婚礼有关,是因开头有“绸缪束薪”四字,“绸缪”二字很好理解,缠绕状,亦可引申为缠绵;“束薪”也很简单,就是扎起来的柴火,学者魏源认为,它是一个比兴,古代娶嫁燃炬为烛,少不了要用干柴即“薪”,因此,《诗经》里所有关于娶妻的诗,都以“析薪”暗示。

他说得底气十足,可这个“因为——所以”,实在有些牵强。一个有妇之夫寂寞地伐木“析薪”之时,没准就会想起自家老婆的温柔,只要他这么一动念,在魏源先生眼中,就有要犯重婚罪的嫌疑了。

为什么“束薪”不可以是实指呢,假如你早几年去过北方,或者干脆就是个北方人,一定会对北方原野上那些露天的柴垛留有印象。《绸缪》是“唐风”中的一首,“唐”地即今山西临汾到太原一带,我问过老家在当地的朋友,都说小时候不但见过柴垛,还有草垛、麦秸垛等等,秋天里孩子们的一大乐趣就是抽来点着,苍色清风里那一团火光,远远地望过去甚是壮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