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 新生儿(12)

宝宝成长百科:0~3岁 作者:于松


根据神经反射的建立和最初心理现象形成的特点,我们必须去关注新生儿的心理需求。

1.母亲应及早训练与建立新生儿主动寻找食物的条件反射。在喂奶时,应用亲切温柔的话语与宝宝交流,言语刺激和情感的共鸣能帮助建立婴儿的神经反射,这是最初的智力开发内容,对促进心理现象的萌发和心理活动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帮助。

2.母亲应及时哺乳.饱腹感、抚慰感会使婴儿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这种舒适感所带来的愉快情绪,有利于宝宝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发展与形成。

3.脑是人类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出生后第一个月的脑发育,又是心理活动健康发展的基础。安静舒适的环境,丰富的营养、充足的睡眠对婴儿的脑发育极有好处,母乳喂养对婴儿的脑发育更有益处,也有利于宝宝的心理健康发展。

4.啼哭本是婴儿的天性,也是婴儿在不会说话时表达感情的语言。不哭不闹的沉默婴儿多是母子间缺乏爱抚的产物。父母对孩子的哭闹熟视无睹、冷淡、拒绝,会造成婴儿心理闭锁。

11.如何与新生儿感情互动?

又是一个明媚的上午,和煦的阳光穿过玻璃窗撒到屋子里。朵朵软软地、香香地躺在妈妈的胸前,吸吮乳汁,小手搭在胸口,陈蓉温柔的看着自己的女儿,目光如今日的阳光一样温暖。“宝贝,快点长大吧!朵朵一定最聪明、最可爱的,你说是不是?”朵朵似乎是听懂了妈妈的期盼,她松开了紧紧吸吮的嘴巴注视着妈妈,这种短暂的目光交接便是母子心心相印的感情交流。

(插入情感交流)

我们已经知道,婴儿出生后,不仅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给以悉心照顾,而且需要在心理上获得满足。新生儿的心理需求和感情需要表明,新生儿已经拥有自己较为丰富的感情,并能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尽管新生小婴儿不会说话,可他的小眼睛可以成为我们了解他情绪的窗户,有的宝宝已经可以用微笑来表达他的愉悦,他的声音又是我们解读他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的主要途径。家长需细心观察和体验自己宝宝各方面的特点,来理解当时的感情和需求,给予正确的处理,并注意与婴儿进行感情交流。如何和新生宝宝进行感情交流与互动呢?不妨可以参考下面的方法。

互相注视是感情交流的开始

妈妈在哺乳后可以抱起宝宝,并对他温柔说话来引导宝宝目光注视自己(最佳距离是20厘米)。宝宝的注视会让妈妈感到很高兴,对宝宝的百般疼爱会让妈妈不由自主地把宝宝紧紧拥抱在怀里;妈妈温暖的怀抱和满含疼爱的眼神会让宝宝显露出愉悦的情绪。

您知道吗?

美国学者文尼柯茨博士认为,“最早的母亲贯注”对新生儿来说是很有帮助的,这是一个能提高敏感性的时期,在生后要持续几个星期,有助于宝宝的个性形成、智力发育及感觉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

用爱的语言和宝宝交流感情

新生宝宝不会说话,还不具备理解能力,可是已经可以倾听,并且对妈妈的说话声尤其关注和喜欢。在充溢着爱的语言的讲述与倾听中,妈妈和宝宝实现了让人激动的感情共鸣:当宝宝在吃奶时听到妈妈的谈话,宝宝就会停止吸吮或改变吸吮速率,而别人的说话声宝宝却不理会;妈妈说“喔,宝宝是妈妈的,宝宝认识妈妈吗?”这样的话时,宝宝可能会微笑。妈妈在对宝宝说话的时候最好慢慢移动面部,宝宝的头和眼球就会随着你而转动,这样既交流了感情又对宝宝的视觉进行了很有效的训练。

关注宝宝不同的声音,体察其感情需求

不会言语的宝宝会用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绪,需要父母细心体察并能积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新生婴儿消极情绪较多,当渴了、饿了、冷了、困了、尿布湿了,他都会用哭声来表示;当他感到周围没人寂寞时,会发出不高兴的哼哼声;当他有病痛时,则发出尖锐的哭叫声。细心的妈妈对于我们宝宝这样的表达方式应该特别关注,知道宝宝为何而哭后要及时对症解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