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1~3个月(9)

宝宝成长百科:0~3岁 作者:于松


“朵朵,真亲!自己玩的这么高兴呀!要不要妈妈来陪陪你?”陈蓉走到了朵朵的小床边说。听到妈妈的声音,朵朵把头转过来,看到妈妈了,高兴得不得了。小朵朵如此激动,是因为她和妈妈交往的欲望越来越强。

(插入与妈妈交流)

宝宝出生后,随着大脑的不断发育,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与人交往的能力也在不断发展。在与成人的交往和情感互动中,宝宝享受着爱的阳光雨露;在情感的共鸣中,良好的情绪形成,智力水平也可以不断提高。

你知道吗?

婴儿生来就有从别人那里寻求回应的需求,已经具有发出信息和乐于接受母亲回应的本能,这种最初的与父母双向交流是孩子以后一切社会交际的基础。

宝宝社交欲望很强

1个月的婴儿看到人脸或者听到人声音时,就会微笑,会凝视母亲的笑脸,能与别人的目光交接,看到人来到他身边会安静下来;醒着的时候如果视野里没有人,就会显得不安,可见已经有了与人交往的欲望。

2个月时,会表现出苦恼、兴奋和快乐,除了会对母亲微笑外,还会把微笑献给身边逗他开心的人,嘴里还会发出类似“啊”、“哦”这样的声音来回应。大约3个月左右,可以很明显地看到婴儿对照顾他的成人,特别是母亲发出的一种特有的所谓“天真快乐反应”。每当他见到母亲或自己所熟悉的人时,他总是注视着他的脸,手脚乱动起来,脸上现出渴望的微笑、咿咿呀呀地想要扑过去,而对于陌生人却无这种反应,已能判断亲疏远近说明我们的宝宝已经具备了最基础的社交能力。

宝宝的社交表现很棒

宝宝想听、想看;对成人逗他(她)、抱他(她)、微笑做出点头、摇晃的回应;会把头转向说话的人并报以微笑,并以蹬腿和摆手表达快乐。这些表现都可以看做是婴儿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形式或“社会关系”。因此,为了婴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成人应多与婴儿接触,戏逗孩子引起这种天真快乐的反应是非常必要的。

宝宝的社交需求应尽力满足

对于宝宝的社交需要,父母一定要仔细体察,准确地捕捉、判断各种需求信息,并尽力给予满足。

父母应经常逗孩子笑,可以使孩子社会性微笑较早地出现,而且提早认识父母;父母应用亲切的声调多和婴儿说话,用慈祥的目光注视他以吸引他的目光与你交流。父母满足了宝宝的社交需求,孩子自然会有安全感、幸福感,更愿意发出信息,有利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又助于宝宝长大后成为一个性格开朗、有良好交际能力、受人欢迎的人。反之,宝宝的需求如果得不到关注,久而久之,就会变的表情呆滞和淡漠,对他的智力和情趣发展都很不利。

于博士温馨提示

父母是宝宝最初的社交对象,也是帮助他们走上社交之路的第一任导师。父母要第一时间对宝宝生来即有的社交本能给予特别的关注和回应,并给予满足。

父母要与宝宝建立“对话”联系,要想办法去激励他作出回应;要给宝宝更多的抚慰,消除他皮肤的饥饿感,让宝宝在最初的社交接触体验到快乐;在交往互动中,父母要以开朗、快乐的情绪来感染宝宝,对宝宝木讷,宝宝会冷漠。

11. 触摸和抓握玩具

小朵朵在经历了半个月的磨练后,终于由敲打眼前的玩具发展到具有了抓握玩具的本领。小家伙抓到了妈妈手中的粉色的塑料小兔,却拽不下了,那可爱的小兔被捏的吱吱直叫,小家伙急得嗷嗷叫。这是小朵朵在2个月23天的时候第一次自己主动完成的抓握,好一幅热闹的画面!陈蓉按下快门留下了这一珍贵照片。

(插入珍贵的照片)

宝宝满月后,进步总在不经意之间诞生,父母无不为之欣喜。这时,运动能力有很大的进步,抓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应该给宝宝选择一些抓握玩具可以让他的小手更灵巧。

宝宝抓握动作的发展

新生儿的手一般是呈拇指在手心的握拳状,只在哭闹时才偶尔张开一下。宝宝满月后,还不会抓住玩具,手的动作也只是将手放进嘴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