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刘备为什么能说服袁绍而两次死里逃生(4)

巧辩不如攻心 作者:陈禹安


实际上,曹操和关羽都不知道刘备跑到袁绍这里了。但刘备的这番推理论证,在袁绍看来,却是非常符合逻辑的,从而也是非常有说服力的。

在成功地将责任推到曹操身上之后,刘备已经没有性命之忧了。但袁绍的损失实在太大。刘备也知道,不管曹操如何使奸计,下手杀颜良、文丑的始终是关羽,如果不把袁绍的心病彻底消除,自己在他手下,也是朝不保夕的。

所以,刘备继续开展理性说服。刘备说:“明公,我准备立刻写一封信给关羽,让他星夜来此,投奔明公,您看如何?”

袁绍之所以要杀刘备,是因为他和关羽的手足情深。关羽对刘备向来是恭敬有礼,言听计从的。也就是说,刘备对关羽的影响力是极其巨大的。刘备就顺着袁绍的思维,将这种影响力用来给自己解困脱难。

刘备的用意非常明显,就是要用关羽的到来以弥补袁绍痛失两员大将的损失。这种简单的计算,袁绍一下子就明白了。颜良、文丑都是在关羽手下一刀毙命的,如果自己拥有了关羽,当然就远远胜过颜良、文丑两人了。

袁绍顿时非常开心,再次放过了刘备。

刘备的这次成功说服,打的是理性牌,胜在论据的有力、论证的严谨。如果他这次再和袁绍打感情牌,恐怕很难消解痛失二将带给袁绍的负面情绪的叠加效应。所以,刘备直面现实,用精确周密的分析和切实可行的弥补方案,彻底打消了袁绍对他的怀疑和不满。

在乱世中,说服是一种确保生存的基本技能。如果你不善于说服,随时都可能在刀光剑影中身首异处。

刘备之所以能够两次死里逃生,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他对说服的两类途径的娴熟运用。这种运用既包括说服本身的技巧,也包括在何种情势下选用哪一种说服途径的考量。

一般而言,采用说服的中心途径比较难,对说服者和说服对象的要求都比较高。说服者自己首先要寻找到足够多的强有力证据,然后开展符合逻辑的分析论证,才能提出站得住脚的论点,以打动说服对象。而同时,说服对象也需要付出更多的脑力思考来判断说服者的论据是否真实可靠,论证是否符合逻辑,论点是否正确无误。采用说服的外周途径相对比较容易。这是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性力量。只要说服者的说法符合人之常情的经验、惯例,就会比较容易让说服对象感同身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