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谋士薛综为了在和诸葛亮的辩论中获胜,抬出了曹操作为一个外部的权威来增加自己话语的分量。但他没想到,自己一番事实充分、逻辑严密的话语却遭到了诸葛亮的迎头痛击。薛综也因此羞愧难当,久久抬不起头来……
薛综为什么没能说服诸葛亮甘拜下风
——权威的失效II:道德背反
诸葛亮赤手空拳来到东吴,想要劝说孙权和刘备联手抗曹,以张昭为首的众谋士却力主投降。由此,诸葛亮和东吴众谋士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双方展开了一场后来被称为“舌战群儒”的说服大赛。
诸葛亮伶牙俐齿,能言善辩,张昭、虞翻、步骘等人纷纷败下阵来。薛综紧接着上场,想要为东吴谋士挽回一些颜面。
薛综一开口就问:“请问先生,曹操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诸葛亮不假思索地回答:“曹操是一个汉贼。”薛综早已料定诸葛亮会这样回答,他接下来的辩词就是针对诸葛亮这样的回答而设定的。诸葛亮这样回答,等于直接钻进了他的言辞圈套。
薛综立即接口说:“先生,你这样说就错了。”
薛综其实是一个说服的高手,他知道借助外部权威的力量来增加自己的说服力,让自己的辩论无可辩驳。
不管怎么样,目前的曹操是东吴和诸葛亮共同的敌人,薛综这样的说法,让所有的人都感到惊讶。
薛综将说服引入自己预设的轨道后,继续说:“我曾经听古人说,天下非一个人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所以尧帝把天下禅让给了舜帝,舜帝又把天下禅让给了大禹。此后成汤放逐了桀,周武王伐纣,列国纷争,归于强秦。而汉朝又代秦而立。到了今天,气数已尽。现在曹操已经拥有了天下的三分之二,万众归心。只有刘备不识时务,不顾天时,强要和曹操争斗,正是以卵击石,驱羊斗虎,怎么能够不失败呢?”
薛综的话其实很在理。对任何同一事物的理解和看法都具备两面性。比如,我们既可以说“人多手杂反而碍事”,也可以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我们可以推崇“有备无患”的应对策略,也可以选择“船到桥头自然直”的办法。
对曹操的理解也是这样。你可以说曹操智谋出众,扫平天下,的确可以取代汉朝而自立;你也可以说曹操身为汉臣,却有逆反之心,罪该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