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二、大千世界(4)

佛心流泉 作者:林安梧


师我贤圣游艺依仁养乾坤正气,

大其德能化民成俗作黉宇门神

“教育国之本,师范尤尊崇”,这是师大校歌起首的两句,是啊!教育是国家的根本,而教育该当如何为起点呢?当从师问学,有了“师”,才有了“范”,有了“师范”,才有了“价值的定向”,才有了“生命的确定”。“师范”不是教条,师范必须以贤圣为师,师我贤、师我圣,这是说由贤而圣,渐而进之,引之导之,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终以成之。

“贤”得其良善方正,“圣”则是生命理想的永恒归依。这须“游于艺”,“依于仁”,当然正因游于艺、依于仁所以能调适而上遂之,“志于道、据于德”才得真切落实。“道”是总体的根源,“德”是内在的本性,“仁”是“真实之感通”、“艺”是“生活之美化”。

有了民间生活、六艺之教,从容悠游,有了彼此感通、互信互谅,真情相与,这样的乾坤自有“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自有“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效天法地,自然养得乾坤正气。

大者,充实而有光辉之谓也,如何得“充实而有光辉”,此当“竭天成能”,当“日新其德”也。唯有尽其心力,将上苍自然所赋与我们的材质能力充分地体现出来,如此一来内化为我们自家的能力、能量。唯有“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这样的生生不息,才能将那总体根源的和谐体现醇化为我们的内在本性,《易经》所谓“日新之谓盛德”是也。

这样的“大其德能”自可以“化民成俗”,是化民成俗,不是流俗如氓。化民成俗是依理化之,是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以化之,不是顺世俗之流,漂荡奔逸,氓氓无归!教育不能媚俗,教育不能“氓而民之”,教育该当“化其氓”而“民之”,民之而俗之,化民成俗也。师大之所以为师大不能随顺俗流而趋下,不能只是为了风尚而自高,师大当“化民成俗”,师大当作“黉宫门神”。

门神,门当有神!门有了神,过往也就平安,这神可以有所“镇”,镇了邪魔祅妄。这“镇”不是“镇压”,而是“镇之以无名之朴”,是回到一自然浑朴的天地场域里,让那天地之道化解了邪魔祅妄,这邪魔祅妄也就平平实实、自自然然回归到天地的场域中,如其所如的、安安分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