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自己就得为别人
有人仅就这题目中的两句话便把自己绕了进去,思索许久还不能自拔。
说理不透那就说故事:在一个漆黑的夜晚,有位僧人经过一个村庄,看见远处有人挑着灯走来,一个村民说道:“周瞎子过来了。”僧人听后很纳闷儿:盲人挑灯岂不可笑?便上前询问:“请问施主,你看不见,为何还要挑着灯呢?” 盲人答道:“黑夜里,大家都看不见路,所以我就挑了盏灯。”僧人若有所悟:“原来你是为了照亮别人啊!”盲人却说:“不,我是为了自己。”“为自己?”僧人一愣,感到惊讶。盲人问僧人:“你是否在黑夜里因为看不见和别人碰撞过?而我就没有。虽说我是个盲人,可我手里挑着灯,既为别人照亮了路,也为别人能看见我而不碰到我。”僧人顿悟。
现在明白了吧,原来道理就这么简单:在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
回想现实,你有没有碰到过,当你(或其他同事)一心为公,有人笑你们太傻的时候,不久,你们却“意外地”得到了提升和奖励?
老板们不光有钱,他们也有眼光,还有思想,那些人之所以成为巨额财富的拥有者,就是因为他们看得出谁在真诚地为企业付出,于是便以更加的真诚去回报这样的好员工。
记得很多年前曾流行这么一句话,叫做“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说的应该就是这种境界吧。可现实中,有些人却把这句话的顺序给弄倒过来了,这样的人总觉得要自己先付出就是“吃了大亏”。
道理其实一说就通,可奇怪的是,现代人经过这般岁月的进化,却为何还那么的“自私、自我”呢?!
(二)欲先取之,必先予之
在你的意识中有没有“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理念?
对这个问题的迂回总觉得有点儿像“先有鸡蛋还是先有鸡”的争论,但好像又不是很贴切。
因此,人们往往陷入两难:不投入就没回报,投入又怕没回报。
这种博弈的实质好似播种,明知不播下种子来年就不会有收获,但也不会有损失(种子还在,地还空着);而要想获得好收成就只有先把种子撒向大地,但也可能来年颗粒无收、血本无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