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真诚、付出、不索回报(65)

感动力:赢得一切的根本 作者:张利军


有个故事说一个公务员特别想“上进”,见其他“官员”都很信佛,于是,他也每天按时上香祷告,祈求佛祖保佑能“升官发财”。如此这般坚持了一些时日后他却发现,自己不仅没有高升,工资的增长速度和别人相比也差强人意,于是便来质问佛祖。

佛祖反问了他3个问题:

1、你是因为信佛才来念佛,还是因为想升官发财才来求佛?

2、你不过上了几炷香、念了几日经就要佛祖显灵回报,其间你又做了多少善事、布施过多少回?

3、修佛之人不一定直接得到回报,也许是今生又或是来世;也许是父母又或是子孙;也许是富贵又或是长寿。如果你真能去除杂念、潜心修行,又怎知不会修成正果?

这个故事正好是感商TQ三大特征的集中体现。

就好像,你因为想升官发财才装出一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样子;平日到基层也只是象征性地走走过场,只会假惺惺地高喊几句口号,根本就没有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过实事;即便如此,也才没坚持多久,便开始一一数出那些个曾经摆出来过的“花架子”索官要官,嚷嚷着要依此加工资,这,谁又能接受呢?

只要有索取,就说明你对崇高愿景的付出不够真诚,你追求自私目的的实质就会一览无余,其结果必然不会让你从根本上赢得这一切。

之所以说“瞒得了一时,骗不过一世”就是这个道理。

其实,做事就是做人,把目标变成为崇高的愿景,然后,就去真诚地付出,其间别指望投机取巧,也不可患得患失,当然更不能因为有了些许付出便据此去索取回报,这是你唯一能够真正实现目标的途径。

(四)功到自然成

有一个谁也无法回答的问题,那就是,当我真诚地为了某个崇高的愿景全力以赴地付出之后,不管付出有多么的大都不能去索取回报,那么,我们要这样“默默地”付出多久?这时间如何界定?什么时候才能赢得具体的、哪怕是表象的“目标”呢?

可能一句简单的“直到赢得的时候”也许就能将这个问题挡回去,因为谁也无法将它具体。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