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真诚、付出、不索回报(73)

感动力:赢得一切的根本 作者:张利军


从1982年起,华裔商人满金星每周一到伦敦为自己的中餐馆购买食品原料时,都会到戈尔达位于伦敦格罗夫纳广场的家中,探望一下这个孤独的老人。这些年来,寂寥的戈尔达仿佛成了满金星家的一员,在满金星和妻子满比莲(音译)的眼中,戈尔达就像是他们两个孩子的祖母一样,戈尔达经常和他们一起外出度假,甚至一起过圣诞节。

满金星夫妇做梦都没想到的是,他们像对待长辈一样真心关怀的戈尔达,竟会在遗嘱中留给他们1000万英镑的“小费”表示感谢。

“做梦都没想到”说明他们夫妻不但没想,在潜意识里连个念头都没动过,这就是多年如一日付出时的真诚。没有血缘关系,只是“看到她一个人孤孤单单挺可怜的”,于是“尽了一点做人的本分”。可“奇迹”就这么自然地发生了。

这一切,从感商TQ的角度来看,一点都不奇怪。

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应该是老人的那些亲戚,报道中也谈到了戈尔达的侄子侄女一心只想从她身上捞钱,并且在戈尔达死后发现没给他们留下一分钱时,竟然执意用“法律手段”继续索取。

中国的老人们经常会对年轻人念叨说:“将心比心,以心换心。”这也应该是岁月历练而来的感悟吧。

无独有偶,不久前在中央电视台《经济与法》之法制在线栏目中看到了几乎同样的一幕:2003年,79岁高龄又没有子女的孙瑞麟老人,在失去老伴的悲恸中,请社区帮忙找一个男护工。于是,在辖区巡逻的几个保安陆续到孙大爷家中照顾他,经过一段时间接触,个子不高、长相腼腆,当时只有17岁的敬思江赢得了孙大爷的喜欢。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敬思江白天当保安,晚上就到孙家陪老人聊天、打牌。2005年春节前,孙让敬思江辞职,专门到他家里照顾他的起居。长时间的相处让老人把敬思江当成了亲人,两人以爷孙相处,但没办理收养手续。2006年,老人把成都市蜀都公证处工作人员请到家中,并办理了一份遗嘱公证——将自己购买的一套70多平方米的住房赠与敬思江。此外,他还把十多万元现金也转存到了敬思江的存折上,其中5000美元是老人去世前3天才转到敬思江账户上的。3月4日,享年84岁的孙大爷在家中与世长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