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用幸福指数取代国内生产总值能否更幸福?(2)

失衡的巨龙 作者:傅勇


实际上,人们已经开发出大量的指标来弥补国内生产总值的不足。我们有专门的碳排放指标,空气指数和水污染程度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以及在这些指标上综合而来的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指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显然要比幸福指数要更加严谨可行。实际上,在挪威、美国等地,绿色国内生产总值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实践经验。联合国还专门开发出了人类发展指数(HDI),这些都能够作为国内生产总值的补充。此外,衡量就业和收入分配的指标体系也是非常成熟完善的。

把这些指标综合起来并非难事,并且远比幸福指数科学合理。问题是,当一个指标过于“综合”之后,其作为激励考核的效率就会下降。如果说我们真的需要一个综合性指标的话,当然希望这个指标是相对客观的、核算相对准确的,而幸福指数离这个标准相去甚远。

提倡用幸福指数替代国内生产总值的观点,有一个隐含的合理性,就是主张淡化综合指标的功能。因为如果启用幸福指数,我们将会没有一个权威的综合指标,也就不再有用谁来挂帅的问题。其合理性体现在,当前主要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导向确实没有必要,在大多数国家并没有所谓挂帅的指标。之所以说是隐含的,是因为提议者并没有提到要淡化挂帅的重要性,只不过是要改变挂帅的指标。

笔者认为,我们应该探索变革自上而下考核政绩的传统方式,更多地以自下而上的意见来评价政策的合理性以及官员的政绩。对此,有用手投票和用脚投票两种途径可以尝试。就用手投票而言,应发挥人大、政协的作用,改善代表委员与老百姓的沟通。甚至可以考虑直接提供平台表达每个人的意见,现在电话、网络这么发达,绝大多数老百姓完全可以实现自己意见的表达,每年对市政结果搞一次民意打分是可以尝试的。用脚投票是指要素的流动。当前资本的跨地区流动相对通畅,在招商引资的竞争下,工厂搬迁,投资设厂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此外,随着户籍改革的推进,人口迁移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人们对各地政府及其政策的意见表达。从长期来看,这些方面力量将会逐步强化,并改善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依赖。因为老百姓的意见和资本人口的流动并不完全是以国内生产总值为导向的,这就要求政府关心其他方面。

总之,幸福指数这个指标显然不适合作为综合指标,它缺乏客观标准和可操作性。综合指标在当前的中国显得如此重要,一旦选择不当将会带来严重后果。民间编制一下幸福指数做个参照还可以,上升到官方层面则不可取。当前国内生产总值挂帅的体制当然需要改变,但指望幸福指数就于事无补。在短期,我们可以尝试补充更多的辅助指标,来减少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依赖;在长期,我们更应该让民意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没有人比自己更清楚自己是否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