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前言 纠结的中国人(4)

商贾智慧 作者:李晓


司马迁还列举了一系列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其在闾巷少年,攻剽椎埋,劫人作奸,掘冢铸币,任侠并兼,借交报仇,篡逐幽隐,不避法禁,走死地如骛者,其实皆为财用耳。今夫赵女郑姬,设形容,揳鸣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坑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农工商贾畜长,固求富益货也。此有知尽能索耳,终不余力而让财矣。”他说,壮士在战场上,攻城时冲锋在前,杀入敌阵击退敌人,斩敌首级,夺敌旗帜,甘冒枪林弹雨,不避赴汤蹈火,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得到重赏吗?乡间市井的不法分子,伤人害命,抢劫财物,盗掘坟墓,私铸钱币,恃强凌弱,替人报仇,然后逃到偏远的地方躲藏起来,不顾法网恢恢,游走在死亡的边缘,为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财利吗?赵国、郑国等地的妙龄女郎,打扮得花枝招展,拨弄着琴弦,挥舞着长长的衣袖,拖着尖头的舞鞋,目送秋波,用心挑逗,漂泊在外,不辞千里之远,接待客人,不拘老少美丑,她们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钱财吗?打渔射猎的人,披星戴月,早起晚眠,栉风沐雨,顶风冒雪,奔忙于幽谷深潭,不惧怕猛兽伤害,他们为的是什么?为的不就是得到可以换钱的野味吗?那些农、工、商、牧等行业的人,哪一个不是为了追求财富啊?他们只有在才尽力竭的时候,才会无可奈何地退出争财逐利的战场,是绝对不会在尚有余力的时候把发财的机会让给别人的。

总之,“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天下之人,没有不害怕贫穷、渴望富裕的。即使那些拥有兵车千辆的国君、食邑万户的列侯、受封百家的封君,也都担心囊中羞涩,何况普普通通的平民百姓呢?

人们为了获得利益,会自觉地“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司马迁认为,所有人为了自己的利益,都会自然而然地致力于各自的事业,乐于干好自己的工作。人的这种自觉性,就仿佛水永远流向低处一样,从早到晚都没有休止。正因为所有人都有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努力工作的积极性,所以不需要任何人号召,也不需要什么人督促,老百姓自然而然就会把物质财富生产出来,送到消费者的面前。

但问题是,赚钱就一定要像现在的地沟油、毒奶粉、毒大米等等那样,不择手段、伤天害理、昧心缺德不可吗?司马迁的答案是完全否定的。他说:“本富为上,末富次之,奸富最下。”经营农业为社会创造了物质财富而致富者,最值得称道;其次是从事工商业而致富者;最鄙视的是那种靠作奸犯科等不正当手段致富者。

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平准书》等篇章当中,讲述了一个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工商业者的故事:

有运用商人特有的智慧,在过了退休之年灭商兴周、开创齐国的姜子牙,也就是“愿者上钩”的那位;有出身小商贩、却独具慧眼投资人才的管仲和鲍叔牙;有史上最正宗的儒商子贡;有知进知退、富有社会责任感的商圣范蠡;有集商业理论家、实践家、教育家于一身的商人祖师爷白圭;有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有名字可考的女企业家寡妇清;有运用“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经营秘诀大获成功的宣曲任氏;有敢于冒险的无盐氏;有善于用人的刀閒;有乌氏倮倒手致富,演绎了今天只有在股票市场上才能见到的财富神话;有卜式诚心捐款,堪称彪炳史册的爱国商人的典范……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