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节:凶手访谈录(15)

FBI心理分析术:我在FBI的20年 作者:(美)罗伯特·K·雷斯勒


对我来说,这种访谈也证实了我过去的一些猜测,比如,我很早就认为疯狂杀手的那些奇怪行为其实是正常行为的延伸。举例来说吧,如果一个家庭有个正值妙龄的女儿,她的父母就会经常看到十几岁的男孩骑车或开车从她家门前经过,或者经常找机会见这个女孩,为了追求这个女孩也会做出一些冲动的事情来。一般人都认为这种行为是正常的,但这种行为从本质上讲和性犯罪的罪犯在作案后重返现场有某种相似性。

柏克威兹常常有股冲动,要参加被害人的葬礼,很多杀人犯也有类似的情绪反应,但他并没有真这么做,因为他害怕警方会监视葬礼 (警方也的确会这么做),柏克威兹从电视剧和侦探小说里学到了这些信息。但柏克威兹做过另外的尝试,被害人举行葬礼的那天,他会请假到警局附近的餐厅待着,希望从来此吃饭的警察嘴里听到一些信息,但试了几次都一无所获。他的确不敢到葬礼现场,但会尽可能地靠近葬礼举行地点或者死者的坟墓。

他非常享受出名的感觉,这也是他在作案后给警方留言的原因,他甚至会直接和报社联系。案发后整个纽约市都轰动了,报纸也因此畅销了不少,这让他非常骄傲。说起来,凶手联系媒体的祖师爷是"开膛手杰克"{1}(Jack the Ripper):杰克在杀害了第一个人后在车座上留了一张简单的纸条,写着"我还会继续作案",署名"恶魔"。说柏克威兹的"山姆之子"称号是报社给他取的,他感到很满意,以后也如此自称,他甚至为这个称号设计了一个符号,以张扬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我看来,吉米·布瑞斯林(Jimmy Breslin)这样的专栏作家对凶手再度作案简直是煽风点火,他也该为这样的连环杀人案负一定责任。"山姆之子"这个称号就是布瑞斯林给柏克威兹起的,柏克威兹甚至还为此兴奋地给他写了一封信。当时纽约本来就人心惶惶,报纸的大肆报道生动描绘细节的同时也让这种紧张气氛愈演愈烈,他们还在报纸上推测下一桩案子会在哪里发生,这让当地的居民更加惊恐。

柏克威兹本来只是想吸引一下公众的眼球,但在媒体的炒作下,他觉得不妨更进一步,为了自己的"名声",柏克威兹在媒体的推动下犯下了一桩又一桩罪行。他和媒体的确吸引了公众和社会的注意力,但那些无辜的冤魂也越来越多了。

访谈中,柏克威兹承认自己除了对性感兴趣,从小就有暴力倾向,他在六七岁的时候就曾把氨水倒入他养母的鱼缸,鱼被毒死后,他还拿着大头针扎鱼的尸体。还有一次,他用强酸弄死了自己最喜欢的一只小鸟,他说自己在小鸟的死亡过程中感受一种惊悚的快感。他还折磨过不少小动物,老鼠和小虫子都曾遭过他的毒手,他在这些行为中获得了控制生命、征服生命的快感。

柏克威兹经常幻想自己有超能力,可以操纵空难的发生,但他当然没有能力做到这一点,因此纵火就成了这种幻想的替代品。很多纵火犯都喜欢看着自己点燃的火苗成为火灾的那种快感,其实他们就是想做一些正常情况下无法见到的事情,比如看着消防员灭火、看着民众聚集在自己点燃的火灾现场、看着东西被烧坏、看着从火场里抬出的尸体等,这种行为就是他想掌控一切的表现,而下一步他就会开始掌控人的生命了。在这种心理下,他看到家家户户都被媒体上谋杀案的报道吓得胆战心惊,看着纽约笼罩在恐惧的氛围中,心里就会感到莫大的满足。

他在法庭上说什么自己被魔鬼控制的鬼话,只是为了自己的生命。柏克威兹对我说,他被逮捕的时候正在幻想自己和一群人去舞厅狂欢时遇到了枪战,在幻想中他被人杀掉了,他说这个幻想真是"应景"啊,还没想完警察就进来把他抓住了。

他的这个幻想也暗示了他对正常人和正常人际关系的嫉妒,他曾经很坦白地对我说,如果在发生这些怪异的凶杀前他能遇到一个认可他、满足他的女性,并能正常交往和结婚,那么很可能就不会发生后面这些杀人案了。

这些话是他在访谈的最后告诉我的,我觉得他说得很好,但我认为他不会遇到这种女孩,即便遇到也不会停止自己杀人的行为,因为一个女孩是无法解决他的心理问题的,再说有什么女孩会接受这样怪异的人呢?看着自己身边年纪相仿的男孩都有了甜蜜的爱情,而自己仍是孑然一身,这就像是一个恶性循环,他的问题只能越来越严重,最终他只能走上杀戮的不归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