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寂寞中享受幸福

人生是一场修行Ⅱ 作者:王彦


 

小宝终于睡着了。看着他睡得那么香,那么甜,身为妈妈的雨彤心中感觉很幸福。睡梦中的小宝偶尔还会笑一下,雨彤想,他一定又做梦了,这么小的小孩子也会做梦吗?但是,疑问只是一瞬间,紧接着,雨彤拖着一身的疲惫又去干活了。

今天是雨彤的儿子——小宝的一周岁生日。一大早,雨彤趁着小宝没醒就去集市买鸡买鱼买肉买菜,为今天的饭菜做准备。她的老公为小宝买了一个漂亮的生日蛋糕。毕竟这是孩子有生以来的第一次生日,蛋糕当然不可少,更何况这个小家伙很喜欢吃。

因为来的都是亲戚,雨彤和老公决定在家吃,不去饭店。到了下午,雨彤和老公便明确分工:雨彤择菜,老公炒菜。这顿饭总共有八个菜,鸡、鱼、肉、蛋、青菜、花生米等,都是一些简单的菜。大家吃得很开心,而雨彤最后才吃,因为她要喂小宝吃,所以等她吃饭的时候桌子上只有大家吃剩的菜。尽管她喜欢的菜都被吃光了,但她仍然很高兴,因为小宝已经吃饱了。这一点她早习以为常了。每逢这种场合她都这样,总是最后一个吃完,然后还得收拾残局、打扫战场。

吃完饭,大家边吃西瓜、边看电视。小宝吃得满身都是,小脸上、脖子上、衣服上都是黏糊糊的西瓜水。雨彤一边喂小宝吃西瓜,一边不停地为他擦嘴巴,自己却无暇吃一口西瓜。等小宝吃饱了,雨彤便给他换上干净的衣服,然后哄他睡觉。此时的雨彤也累晕了。其实,她每天都很累。小宝很胖,才一岁,体重就达到了二十八斤,而小宝从不让爸爸抱,每天都附在妈妈身上,即使雨彤做饭炒菜时都不例外。因此,雨彤经常腰酸背痛。

不过,对雨彤来讲,劳累只是暂时的,小宝带给她更多的是幸福。雨彤说,为小宝做任何事都感觉很幸福:为他洗衣服,为他洗澡……有时候,小宝在她身上撒尿,她说都闻到一股香味。也许这是天下所有母亲的感受吧。

有一次,雨彤家里来了许多客人,大家吃完饭后就开始聊天,在床上玩的小宝竟然大便了,小宝的小姨边捏着鼻子边说:“臭死了臭死了,快离开这儿。”小宝却不理她,依旧摆弄他的玩具。

然后大家都出去了,只有雨彤一个人在那里收拾小宝的“残局”:换床单,洗床单。在别人看来,这一切都令人恶心,而雨彤却不这么认为。雨彤说,无论小宝做多少“坏事”,她都非常喜欢他,因为他给她带来了很多快乐,让她很幸福。虽然有时候自己很累,可每当想起小宝就满心幸福。

其实,雨彤是一个开朗活泼的人,以前经常和老公一起去K歌。可自从有了小宝以后,她再也没有去过那种场合。现在,老公经常和朋友们一起去,只剩雨彤和小宝在家。有时候,她是多么希望去K歌,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但她现在是妈妈了,不能太自私了。再说,现在的她把一切都给了小宝,爱小宝胜过爱自己,寂寞无聊也要在幸福里感化,或许这就是母爱的伟大之处。

雨彤在日记里写道:“亲爱的宝贝,你是妈妈的最爱。为了你,妈妈可以牺牲一切娱乐甚至自己的生命。为了你,妈妈放弃了喜欢的工作;为了你,妈妈不去和朋友们旅行;为了你,妈妈不参加聚会;为了你,妈妈不参加任何娱乐活动……自从有了你,妈妈的生活圈子就缩小了,甚至小得有些寂寞了,但妈妈不后悔,因为妈妈是在寂寞中享受幸福。”

世人皆品过寂寞,但寂寞并不意味着失落、孤独、伤感,它是一份宁静、一份洒脱和幸福。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道出了寂寞的洒脱;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道出了寂寞的婉约;唐朝诗人李白的“我歌月徘徊,我舞影凌乱”道出了寂寞的豪放;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道出了寂寞的孤傲……

寂寞深藏于每个人内心最柔软的不可触及的角落,它既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思想。它带给人一种恬淡幽逸的境界。人们在这种境界中可以远离纷扰的尘世,任思绪在自己的思想空间里自由飞翔,忧伤和泪光已远离身旁,阳光和希望充实着内心,痛苦已不知去了何方。只有在此时,人们才能让浮躁的心回归自然,使疲惫的身体完全放松。

世界越来越精彩,人们的心灵却越来越寂寞。爱情被欺骗了,良知被掩盖了,亲情被搁浅了,友情被淡忘了,身心被压垮了……一种人把寂寞表现在脸上,一种人又把寂寞深藏在心里;一种寂寞是表面的,另一种寂寞是内心的;一种是精神上贫乏的寂寞,另一种是精神上富有的寂寞。但是,无论哪种寂寞,其产生的根本原因都在于自身没调整好心态,无法理解别人的思想。情感或者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得不到别人的理解。其实,只要认清方向,明白寂寞只是生命的一种形式,就能打开心结,看到光明。给人间带来无数光明和温暖的太阳是寂寞的;点燃夜灯的月亮也是寂寞的;悬崖峭壁上的青松更是寂寞的……寂寞有时也是一种幸福,可以让人们找到心灵的归宿,更清楚自己的位置,实现精彩人生,享受生活。

一位作家曾经说过:“与文字有关系的孩子与快乐无关。”喜欢写作的卢林说,他记住这句话是因为它的荒谬,它的毫无道理。因为在文字的世界里,卢林很快乐,很充实,也很幸福。

文字的一笔一画都是寂寞的线条,拆开的文字全是零零落落的碎片,造字的人可能也是寂寞的。爱上写文字的人同时爱上了寂寞。写文字向来都是一个人的事,与他人无关,与周围的喧嚣无关。喜怒哀乐最终是一个人的事。

喜欢写文字的人总是喜欢独处,喜欢夜深人静时那一份寂寞,喜欢断断续续敲打键盘的声音。此时此刻,就是让人陶醉的音乐都是一种打扰。只有保持绝对的清净,才能用心构建心中的另一道风景。

卢林喜欢这样的寂静无声。喜欢全世界都安静,只有单一的打字声。因为写文字本来就寂寞,选择写文字需要放弃很多的东西:闲聊、聚会、娱乐活动,选择了文字就选择了清冷,注定与别人的热闹无关。但是,为了喜欢的文字,他依旧选择与寂寞相伴。

卢林说,自己一直是个喜欢清静的人,不喜欢热闹,也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一个人看书、一个人写字,一个人吃饭……当然,他也会参加些娱乐活动,感受别人和自己的狂欢,在热闹过后,自己很安心,因为他还能适应社会,然后继续过着与文字有关的生活。

有文字陪伴是一件幸福又快乐的事情。看着它们在自己的笔下开出绚丽的花朵然后结出硕果,生活也随着精彩起来,连世界都在舞蹈。一切得与失、好与坏、穷与富都变得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忧伤和烦恼都会在这里化作安宁,写文字的人也会在文字构成的世界里找到美好的归宿,然后微笑着面对每一个灿烂的日子。

台湾绘本作家几米曾写过《又寂寞又美好》一书,带给许多人特别是都市人深深启迪。爱好文字的卢林也喜欢《又寂寞又美好》,他说他会一直带着它,直到走向生命的终点。他所喜欢的文字,他也要带着它们走到终点,因为这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以前他不会用电脑写文字,都是用笔来表达自己的情感。面对冰冷的电脑,他打不出一个文字。于是他就先用笔写,然后再录入电脑。用笔写的过程是快乐的,而再次录入电脑的过程却是痛苦中夹杂着麻木。也许是他在用手写的时候倾注了太多感情,而录入电脑时却无法将情感重复,因为文字需要灵感的支持。

后来,卢林慢慢地习惯用电脑写文章了,也有灵感了。于是,在安静的夜里,他不再用笔描述人生和故事了,暗自欣慰:终于没落伍。看着文字经手指敲打变成了一朵朵鲜花,散发着醉人的芳香,卢林心里幸福极了,这是任何快乐都替代不了的幸福。

别人都说他是一个寂寞的人,因为他经常自己坐在角落里而忽略了身边的人,可寂寞的人拥有别人没有的幸福。他人在沉默的时候会想到最美的文字,最想和文字在一起,带着文字走过人生四季。虽然这是一次寂寞的旅途,但这旅途里却充满幸福。这是一种只有在寂寞中才能享受到的幸福。实际上,无论一个人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他耐得住寂寞,必然会得到幸福。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