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五章 眼睛(3)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英)戴斯蒙德·莫里斯


顺便说说眼泪:它们不仅能对眼睛暴露在外面的部分起到润滑剂的作用,同时还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在眼泪当中包含着一种酶,学名叫做溶解酵素,它能够杀死细菌,让眼睛远离细菌感染的危险。

我们远古的祖先们当中,肯定也会有不少人遭遇视力不佳的严重困扰。视力下降导致的问题是多重的,不仅让人无法准确地获取视觉信息,更会让人因为长久地受制于被歪曲的视觉信息,而导致严重的头痛、偏头痛。在人类文明的早期,视力问题就已经存在,而随着文字的发明,随着书写和阅读的增加,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了,很多上了岁数的学者不得不雇佣年轻人,帮助他们完成阅读。

生活在公元前后的罗马修辞学研究家塞内卡也许是第一个试图解决视力问题的人,据史料记载,虽然自己的视力很差,塞内卡还是能够在罗马图书馆里辨明自己要去的路线,因为他使用了一个“水球”,效果接近于一个放大的眼镜。这个创造性的解决方案本来可以为眼镜的发展提供灵感,但当时没有人认识到这一点。到了十三世纪,英国的哲学家罗杰?培根在他的观察报告中做出了如下记载:“如果有人透过水晶或者玻璃的中部去观察字母或其他细小的目标……如果水晶或者玻璃的形状如同小半个球体,并且把凸出的一面对着眼睛这一边,那么他就能够把字母或者其他细小的目标看到很清楚,一切都如同被放大了的。”培根接着表示,依照这个设想制作出来的玻璃应该对那些视力较弱的人有很大的帮助,可是这一次,培根的话也被人们当成了耳边风。直到十三世纪末期,真正能够帮助阅读的眼镜终于在意大利出现了,不过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出现是否受到了培根的启发。1306年,一名佛罗伦萨僧侣在布道时说了这样一段话:“制作眼镜的工艺发明至今还不足二十年,它堪称地球上最有用的发明之一,这项发明……”差不多与此同时,马可?波罗也在他的东方游记当中记录了中国老年人用透镜辅助阅读的事例,因此我们可以确信,眼镜的广泛使用在十四世纪已经蔚然成风。到了十五世纪,专门制作、用于修正近视的镜片出现了;等到十八世纪,本杰明?富兰克林发明了双焦透镜;第一副可靠的隐形眼镜也在1887年新鲜出炉,它的发明地点是瑞士。

对眼镜历史的简单介绍并不是出于医学方面的兴趣,而是因为眼镜的出现改变了人类眼睛的外观。眼镜的形状也成为了佩戴者面部特征的一部分,镜框上沿非常粗重的眼镜,总会给人留下佩戴者紧皱双眉的假象,从而让后者显得更加严厉和粗暴;一副宽大的圆框眼镜则会让人觉得佩戴者是在时刻睁圆了眼睛仔细观察,眼镜的弧线形轮廓俨然“变成”了弯弯的眉毛。眼镜的装饰作用非常突出,完全可以被视为精妙的化妆手段之一,尽管它并不是人类面部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它所勾勒出的线条却不可能被人忽略掉,一个人只要戴上眼镜,就能让自己整个的面部表情发生改变。

墨镜对人类面部表情的影响更加显著,像我们前文所提到的,由于白眼球的可见部分的存在,眼部的运动变得更加容易辨识,它也因此成为社交活动当中向周围的人提供及时信息的一个重要来源,但只要墨镜一戴,这个信息来源就被彻底抹杀了。无论是坚定的目光,还是游移的目光,冷漠的眼神,或者过分关注的眼神,放大的瞳孔、亦或收缩的瞳孔,所有这一切都被隐藏在了黑色的镜片之下,旁人只能依靠自己的想象力去凭空猜测,在镜片的后面究竟发生着怎样的情况。

旁观的人究竟错过了些什么?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一群女性举行了一场社交集会,我们能从她们的眼部活动中获知哪些信息呢?在这样场合,下属们往往倾向于将目光瞄准她们的上级,上级们则似乎全然忽略了下属的存在,除非在特别的情况之下才会有例外。比方说,如果一个友好的、顺从的人进入了一个房间,她的眼睛会飞快地向两旁扫视,确认在场的人都有哪些,如果她看到了一位身份、地位很高的人,她的目光就会长时间地、稳定地停留在后者的身上。一旦房间里的其他地方爆发出笑声,或者是有人发出了具有争议性的言论,再或者是某人发表了一些个人观点,后来的这个人就会向发生“情况”的方向以及制造“情况”的首要人物瞟上几眼,但身份、地位很高的人却往往保持着孤傲的态度,基本上不会为其他事情所动,也不怎么会注视自己的下属们,除非她要向自己的某个下属提出问题,她才会直接地望着后者,而后者往往不敢与领导视线交投,她们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的反应都是把眼光转向别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