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六章 臀(1)

裸女:女性身体的美丽与哀愁 作者:(英)戴斯蒙德·莫里斯


在女性的身体侧影当中,宽阔的、适于生养儿女的臀部也是一个非常突出的特征。无论上方的腰部是否窄小,女性的臀部通常都是比较丰满的,它传递着非常原始的信息,表明了拥有丰满臀部的这位女性是有着养育儿女的理想条件的。只有当人类处于某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不很在乎女性的生育能力,但却很偏爱女性的年轻、顽皮时,整个社会的风气才会发生转变,不再欣赏丰满的臀部,而更青睐于显露着稚气的苗条身材。

由于女性的骨盆比男性宽阔,宽大的臀部就成为了体现男女差别的又一个重要特征。具体地说,成年女性的臀部平均宽度是39厘米,而成年男性的平均宽度仅为36厘米。这条基本的生理学差异引发了多种多样的对女性臀部的夸大和修饰,如今的女性大都不会把心思放在如何修饰臀部上,她们更愿意接受其自然的形态,但是在以往,女性们往往成为超级臀部的奴隶,并成为缔造超级臀部的各种技术手段的受害者,其中的有些手段是那样的异想天开,简直到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地步。

在十六世纪,欧洲的服装店铺忙着销售一种巨大的、非常笨重的“臀部衬垫”,那东西看起来就好像摩托车的轮胎,而且尺寸上也几乎有摩托车轮胎那么大。这些衬垫是被绑在巨大的裙子下边的,用以将女性的臀部宽度成倍放大,但是这些笨重的东西极大地限制了女性的活动能力,一旦戴上了它,任何体育运动甚至体力运动都将是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它是那样的沉重,当时的很多女性一戴上它就被拖累得气喘吁吁,什么事儿都干不动了。

到了十八世纪,有人发明了钟形的裙撑,这些钢铁结构的内衣依然以成倍地突出女性的臀围为目的,以显露这位女士拥有着多么适于生养儿女的丰满臀部,它们总是会将女士们的裙子撑持得极其宽大,以至于在穿过门口的时候,女士们往往需要把身体侧过来,才能勉强通行。

再来看看臀部的移动和姿态,我们很容易地就能分辨出,绝大多数的臀部动作都是女性较为偏爱的。那些走动时伴有明显的臀部摇晃和摆动的步态,有着极其强烈的女性特征,所以在剧院演出的略带色情意味的滑稽节目当中,经常会有对这种步态的搞笑模仿。差不多每一位成年女性,都会时常摆出一副格外强调其臀部的性感姿态,但是在男性当中,只有那些需要扮演女性的演员,以及同性恋者,才会允许自己分明是男子气概的臀部做出女性化的摇摆动作。

站立时将身体重心移到一条腿上,并故意将这一侧的臀部向斜后方翘起的动作也是非常女性话的,或者说是相当柔弱的,这个姿势可以与行进中摆动臀部的动作画等号。这是一个有些矛盾的姿势,它一方面是非常做作的,另一方面则是放松的。通过这个动作所传达的信息是“看看我拥有多么出色的臀部吧”,但这个失去了平衡、不够对称的身体姿态往往无法清晰地传递出做动作者的情绪状态。

许多舞蹈当中都包含着大量的臀部动作,例如甩臀、快速地摇摆臀部以及旋转臀部等等,这些动作基本上都是女性的专利。在大名鼎鼎的夏威夷草裙舞中,年轻的姑娘们会穿上草裙以突出自己的骨盆区域,然后随着节奏做出大量的臀部摇摆动作,其中有两个非常特别的舞步,一个叫做阿米,另一个叫做环绕岛屿。前者是摇摆臀部的动作,姑娘们把一只手举起来,另一只手按在自己的臀部,先是按照顺时针方向晃动臀部,然后再做逆时针方向的晃动;所谓的“环绕岛屿”是最能让外来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舞蹈动作,其他的动作环节都与阿米相同,不同的是每次晃动臀部时,身体会向晃动的方向做四分之一圆周的转身,也就是说只要晃动四次,跳舞的姑娘们就已经顺着晃动臀部的方向转完一整圈了。

双手叉腰的站立姿势恐怕是与臀部相关的最为重要的身体姿态了,人们大都认为它通常会被用来表达权威、傲慢或者某种强烈的情绪,然而实际的情况还要复杂得多。在本质上它是一个反社会的动作,它与张开双臂发出拥抱邀请的动作是完全对立的。试想一下如果你张开双臂想要拥抱某人,但后者却始终顽强地双手叉腰站在那里,恐怕你伸出去的双手难免要僵持在半空中了。虽然这个动作名义上是双手叉腰,但两只手实际上是着落在臀部上的,并且胳膊肘是朝向侧后方的,就像两个突起的箭头那样,摆出了这副动作的人,就如同是向周围的人发出了“离远点,靠后点,不然当心我戳你”的战斗檄文,在特定的情绪状态下,人们往往是不假思索地、自动地摆开这样的架势,甚至连她们自己往往都没有意识到。还有一点需要强调:这个动作是全球通用的。

双手叉腰的动作通常是在某人处于拒绝配合的心态之下发生的,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把它作为“蔑视”的同义词。当一位妇女双手叉腰站在自家门口,那就等于是一句无声的警告:“都给我走远点,谁也不许进来”。同时,双手叉腰的动作还是表达权威的一种方式,那些拥有权威而又想表示其权威地位的人,往往会双手叉腰地站着,与别人保持着足够的距离,以确保没有别人分享他所在的空间,并且在姿势上与别人有明显的区别。在一个集体当中,如果起主导作用的那个人双手叉腰而立,那就是在告诉别的成员,都乖乖地站在自己的位置上,谁也别乱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