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章 爱情的故事(8)

爱情心理定律 作者:徐圆凯


两个优秀的人怎么会走到一起形成对立型夫妻呢?

为什么克林顿和希拉里这两个优秀的人会走到一起组成对立型的夫妻呢?为什么当年他们没有找到与自己合适的人作为终身伴侣?首先,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说,希拉里的个性与克林顿的个性指标不同,这样年轻的希拉里对于克林顿来说具有相当的性吸引力(个性指标的差异是性吸引力最重要的因素)。其次,克林顿具有很强的判断力,他很快发现希拉里在政治方面的潜质,是能够辅佐自己成就大业的最佳人选。也许是这两方面的因素使他认为自己找到了值得共度一生的人,因此他努力追求希拉里。一般来说,女性对于智力指标的吻合较为敏感,由于克林顿和希拉里的智力指标并不匹配,因此尽管希拉里最初欣赏克林顿的才华与品质,但希拉里的内心还是存在着疑惑。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克林顿的求婚,让我们体会一下希拉里在回忆录中记录的这段话所蕴含的感受。1973年春天,克林顿带我去英国度假,在海边,克林顿向我求婚了。虽然当时我疯狂地爱着他,但是我也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产生了困惑,我没有立刻答应他。只是说:“不,现在不行。我的意思是:你还应该给我一些时间。”当时我对承诺,尤其是要在比尔如此强烈的情感之下许下承诺,感到了恐惧,在随后的几个月中,他向我求了多次婚。如果他不这么百折不挠的话,他就不是比尔?克林顿了,他为自己设定了目标,而我就是其中之一,但是我还是拒绝了,理由如初:“给我些时间”……那时的我多么害怕承诺,更害怕招架不了比尔的深情。我觉得他像大自然一样多变,并怀疑自己是否有本事应付他的春夏秋冬。我们可以看到当年希拉里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拒绝克林顿,她说她感到了“恐惧”,尽管她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释,但是看得出她最初犹豫再三,也许是内心的信号在提醒她要小心前面的路,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征兆,无数结构不良的婚姻都会在走进殿堂的那一刻表现出一些征兆,就是对未来缺乏信心。而真正合适的情侣往往水到渠成地走进婚姻的殿堂,而只有心存疑虑的男女才需要下决心结婚。他们或者觉得还没有准备好,或者在内心深处对未来怀有忧虑,这些都是问题婚姻的先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