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爱情导航仪(9)

爱情心理定律 作者:徐圆凯


爱情心理定律三大法则告诉我们,夫妻之间最终能够相爱到何种程度主要取决于双方的志同道合的程度,尤其是在面对并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夫妻双方能否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在理想与利益之间取得均衡,共同追求快乐或者事业,将决定夫妻关系的最终状态。实际上,夫妻双方作为个体而言都有各自不同的需求,对同一事物有着不同的态度与观点,双方就会产生分歧,那么夫妻之间能否较好地调整双方的态度与观点、行为以相互适应,调整理想与利益以达到平衡,共同追求事业或者快乐,共同获得满足,则是这个爱情的关键所在。

在《爱情的故事》一章中,潘晓珍发现自己和丈夫在面对困难以及处理问题时存在巨大的分歧并且难以调和;《向左走、向右走》中徐萍和郑斌也是如此,他们在很多事情上产生分歧而无法相互妥协,彼此都想改变对方,当感到对方离自己的期望太远就会失望与不满;《对不起、请原谅、谢谢你、我爱你》中陈华秋夫妇,在面对问题时无法相互协调并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双方无法在智力上达到志同道合的理想状态。

检验志同道合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双方一起做饭、出去旅游,如果有机会可以共同去处理一些难度比较大的问题,比如共同装修房子,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双方分歧很大,或者吵得厉害,或者其中一方对对方这不满意那不满意,都是双方有问题的表现,唯有双方一起能齐心协力,相互配合,共同克服困难,才是双方匹配的标志。

4.个性化原则

个性化原则是指我们每一个人属于不同的心理类型,具有不同的个性指标,因此每一个人对异性的偏好各有不同,每一个人所合适的异性也不尽相同。所谓萝卜白菜各有所爱,而不能简单地用某种单一的外在的标准进行衡量。对于某一个人来说,即使那些公认的最优秀、最美丽的异性也未必就适合他,简单地说,没有最好,只有最合适。《为爱受苦》中的王震松原来有一个情投意合的女同学,然而因为父母觉得对方不够漂亮(失面子),后来找了父母满意却话不投机的妻子——潘晓珍,终于酿成了婚姻的苦果,所以坚持个性化原则是很重要的,不要一味迎合某些社会公认的标准而否定了自己的需求。

在恋爱阶段,每个人对另一半的要求都具有一些个性化的色彩,同一种因素会被不同的人放在不同重要的位置。有的女生比较在意对方的身高,有的人特别注重双方文化程度的匹配;精明而理性的女性比较注重对方的物质基础,这些都是个性化需求的体现,只要不把这些因素放在首要的位置,都是值得理解和尊重的要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